[发明专利]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0136.1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薄井宏明;波多野大;新里淳;石关昌幸;古贺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30;F24F11/02;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以及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捕获吸入空气中的尘埃的空气过滤器的空调机以 及该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空调机,在该空调机中,具有清除空气过滤器上 附着的尘埃的旋转清洁刷和捕获该旋转清洁刷清除的尘埃的集尘箱,利用 旋转清洁刷自动清除空气过滤器上附着的尘埃,并且通过集尘箱收集被清 除的尘埃,从而使空气过滤器的维护简单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 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构成为具有相对于空调机的本体单元(框体)可升降 地被支承的吸入格栅,并在该吸入格栅上设置有上述旋转清洁刷和集尘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0689号公报
但是,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调机那样,在具有相对于本体单元可 升降的部件的空调机中,在升降该部件时需要防止该部件和在本体单元上 设置的其他部件之间的意外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及该空 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具有相对于本体单元可升降的部件,在升降该 部件时,能够防止该部件和设置在本体单元上的其他部件之间的意外接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具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本 体单元、配置于该本体单元下方的装饰板,该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 本体单元内具有捕获通过所述装饰板的吸入格栅而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的 空气过滤器和在该空气过滤器的下面进行扫掠而清除附着在该空气过滤器 上的尘埃的除去装置,该空调机还包括:将由该除去装置清除并从该除去 装置转移的尘埃收集的集尘箱;相对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所述除去装置 可升降地支承该集尘箱的升降机构;检测所述除去装置是否位于所述集尘 箱上方的位置检测机构;通过该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除去装置未位于 所述集尘箱上方时,可升降地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控制机构。
在此,集尘箱是将由除去装置清除并从该除去装置转移的尘埃收集的 部件,自除去装置向集尘箱转移尘埃时,在除去装置和集尘箱在上下方向 上的位置接近的状态下,或者,在除去装置和集尘箱在上下方向卡合的状 态下,尘埃被转移。因此,作为设置于本体单元内的部件的除去装置,位 于作为相对于本体单元可升降的部件的集尘箱的上方时,当升降集尘箱时, 集尘箱和除去装置有可能在意外状态下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当检测出设置于本体单元的除去装置未位于作为相对 于本体单元可升降的部件的集尘箱上方时,由于能够通过升降机构升降集 尘箱,故在集尘箱升降时,能够切实地防止集尘箱和除去装置的接触,能 够防止相对于本体单元可升降的部件和设置于本体单元的部件之间的意外 接触。
在此,在上述发明的空调机中,也可构成为在不清除所述空气过滤器 上附着的尘埃的期间内,所述除去装置被控制为位于待机位置,该待机位 置被设定在自所述集尘箱上方离开的位置,所述位置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出 所述除去装置位于所述待机位置,从而检测出所述除去装置未位于所述集 尘箱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检测出除去装置位于在自集尘箱上方离开的位置设 定的待机位置,从而能够切实地检测出除去装置未位于集尘箱的上方。
并且,在上述发明的空调机中,也可构成为能够设定使所述除去装置 开始扫掠的扫掠开始时刻,在包含所述扫掠开始时刻的规定时间区域内, 禁止由所述集尘箱升降机构进行的所述集尘箱的升降。
根据该结构,在包含扫掠开始时刻的规定时间区域内,禁止集尘箱的 升降。因此,在当前时刻达到扫掠开始时刻而除去装置自动进行扫掠时, 禁止集尘箱在该除去装置的扫掠过程中升降。在此,在除去装置进行扫掠 时,在扫掠的过程中,除去装置有时位于集尘箱的上方。因此,在除去装 置的扫掠过程中集尘箱已升降时,可能产生除去装置和集尘箱之间的意外 接触。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在达到扫掠开始时刻而除去装置已自动进行 扫掠时,在该除去装置自动进行扫掠的过程中禁止集尘箱升降,因此,在 除去装置自动进行扫掠的期间内,能够切实地防止除去装置和集尘箱产生 意外的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0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