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1063.8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8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向后恭英;泷本武彦;池田直之;辻企世子;寺垣靖子;井上益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74 | 分类号: | H04N5/74;G03B2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射 影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投射影像光的投射光学系统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有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和将从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投射到投射面(屏幕)上的投射透镜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这里,为了在屏幕上将影像显示得更大,需要增加投射透镜和屏幕的距离。对此,提出了利用将从投射透镜射出的光反射到屏幕侧的反射镜缩短了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和屏幕之间的距离的投射型显示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
这里,若实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和屏幕之间的距离的缩短,则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变得离屏幕近,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会进入用户视野内,因此需要从屏幕的上下或横向进行斜向投射。例如,在上述的投射型显示系统中,通过将光调制元件和投射光学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利用凹面镜作为反射镜,来缩短投射距离和进行斜向投射。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35516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1等)
作为实现了投射距离的缩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设置方法和投射方法,提出了将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设置在地板或桌子上来投射到该地板或桌子上的方法等新的设置/投射方法。但并未充分考虑将新的设置/投射方法利用到哪一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在于利用实现了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与投射面之间的距离的缩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提供一种实现组合了投射影像和用户的新的有效利用方法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第1方案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备生成影像光的影像光生成部(影像光生成部200)和将所述影像光投射到投射面上的投射光学系统(投射光学系统300)。所述投射光学系统具有反射从所述影像光生成部射出的所述影像光的反射镜(反射镜320)。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备:对与所述投射面对置的用户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摄像装置500);从所述摄像装置获取摄像数据的第1获取部(第1获取部252);获取显示样本影像用的影像数据即样本数据的第2获取部(第2获取部253);基于所述摄像数据和所述样本数据,控制显示在所述投射面上的影像的影像控制部(影像控制部254)。
根据第1方案,影像控制部基于摄像数据和样本数据控制显示在投射面上的影像。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在投射面上显示由摄像数据构成的摄像影像和由样本数据构成的样本影像。因此,关于摄像影像是否从样本影像偏离,用户能够轻易掌握。
在第1方案中,所述影像控制部在所述投射面上使由所述摄像数据构成的摄像影像重叠在由所述样本数据构成的样本影像上。
在第1方案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还具备获取所述摄像影像所包含的用户的尺寸的尺寸获取部(尺寸获取部251)。所述影像控制部基于所述用户的尺寸,在所述投射面上使所述摄像影像的尺寸和所述样本影像的尺寸一致。
在第1方案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还具备判定所述摄像影像和所述样本影像之间的偏离度的判定部。
在第1方案中,所述影像控制部在所述投射面上显示所述偏离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实现了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与投射面之间的距离的缩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提供实现组合了投射影像和用户的新的有效利用方法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影像光生成部200和投射光学系统300的 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250的模块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250A的模块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尺寸获取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尺寸调整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250B的模块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偏离度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0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