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1372.5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5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沈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群华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H01B13/34;B29C47/20;B29C4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4江苏省常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线缆 护套 模具 | ||
1.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它包含:模芯单元(1)和模盖单元(2);模芯单元(1)前端有缆芯柱(11),中间有模芯体(17)、固定夹持部分(13),后端有固定部分(14)、固定部分(14)上设有螺纹、固定部分(14)的末端上有倒角(15),模芯单元(1)内部有模芯腔(16);所述缆芯柱(11)内部设有缆芯孔(111),缆芯孔(111)与模芯腔(16)是连通的,所述的模芯单元(1)为一体式结构;模盖单元(2)由位于前端的出料端(25)和位于后端的模盖体(24)组成,模盖体(24)内部设有模盖腔(26),出料端(25)的前端面处设有出料孔(21),出料孔(21)与模盖腔(26)是相通的;所述模盖腔(26)为圆柱台结构,靠近出料孔(21)处的端部的截面积比远离出料孔(21)处的端部的截面积小,所述出料孔(21)为圆柱孔;所述的模盖单元(2)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是:该模具中还包含一模套单元(3);模套单元(3)外形为一头中空的圆柱体,其模套侧壁(334)的后端处,有纵向贯穿模套侧壁(334)的注塑孔(333),模套侧壁(334)内部形成的模套孔(336)与模套单元(3)前端面(335)上的安装孔(331)是相互连通的;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后端处有一分色环(23),自分色环向模盖单元(2)的表面靠近前端延伸有至少一个分流槽(33),每个分流槽(33)上都有自上而下贯穿模盖体(24)的壁的分色孔(34);所述每个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连通的,且分流槽(33)除分色孔外的其它部分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分色环(23)未贯通穿模盖体(24)的壁体;所述模套侧壁(334)的内表面有螺纹,模盖体(24)外表面有螺牙,且所述螺纹与螺牙是相匹配的;所述的模套单元(3)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芯体(17)、模盖腔(26)的外形为都为圆柱台形,窄小部分靠近各自相应的模芯或模盖的前端;所述圆柱台延伸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范围为10°~50°;所述模盖腔(26)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不小于所述模芯体(17)形成的圆锥体的顶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33)与分色环(23)是相垂直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孔(111)为圆柱形孔,且缆芯孔(111)的孔径比出料孔(21)的孔径要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柱(11)的长度大于出料端(25)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安装孔(331)内径;所述的出料端(25)的外径小于模盖体(24)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色环(23)为一键槽、半圆柱、或环通模盖体(24)表面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色孔(34)的直径为出料孔(21)之直径的1/5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双色线缆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色孔(34)的个数为1、2、3或4个,当有2个以上时,所有分色孔(3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其沿模盖腔(26)的圆周呈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群华,未经沈群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3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器联锁装置
- 下一篇:RFID一体化光盘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