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绕线方法及线圈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2056.X | 申请日: | 200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落合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方法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线圈部延伸的引线部整形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线圈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线圈中,卷绕始端的引线部从涡旋状线圈部的内周延伸,而卷绕末端的引线部从涡旋状线圈部的外周延伸。
与此相对,双外绕线圈(也称α绕线圈)中,卷绕始端的引线部与卷绕末端的引线部,均从涡旋状线圈部的外周延伸。
以往,作为形成这种双外绕线圈的线圈绕线装置,有一种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267171号公报
然而,这种传统的线圈绕线装置,由于从线圈部延伸的引线部沿线圈部的卷绕方向(切线方向)延伸,因而在安装线圈时,有必要进行按对应于基板的形状对引线部进行整形的作业,因而存在该整形作业费时费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任意地设定从线圈部延伸的引线部的位置及形状并进行整形的线圈绕线方法及线圈绕线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线圈绕线方法,其将线材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线圈部,且特征在于,利用可从与线圈部的轴向的一侧端部对峙的卷芯凸缘进出地突出的成形销,来进行如下工序,即:卷绕工序,其在将该成形销没入到卷芯凸缘的状态下,将线材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线圈部;整形工序,其在使成形销从卷芯凸缘突出的状态下,将从线圈部延伸的线材搭靠于成形销上并折曲,而对引线部进行整形。
本发明是一种形成双外绕线圈的线圈绕线装置,该双外绕线圈具有:卷绕线材的线圈部;由从该线圈部的外周延伸的线材构成的第一引线部和第二引线部,该线圈绕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卷绕中心轴为中心来旋转卷芯的主轴;供给被卷绕到该卷芯上的线材的非公转线材供给机构;以卷绕中心轴为中心来公转的转动架;借助转动架来供给卷绕到卷芯上的线材的公转线材供给机构;与被卷绕到卷芯上的线圈部的轴向的一侧端部对峙的主轴侧卷芯凸缘;可从该主轴侧卷芯凸缘进出地突出的第一、第二成形销;使该第一、第二成形销往复移动的成形销移动机构,并进行如下工序,即:卷绕工序,其在将第一、第二成形销没入到卷芯凸缘的状态下,将线材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线圈部;整形工序,其在使第一、第二成形销从主轴侧卷芯凸缘突出的状态下,使主轴及转动架向与上述卷绕工序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来旋转或者公转,并将从线圈部向非公转线材供给机构延伸的线材搭靠于第一成形销上并折曲,而对第一引线部进行整形,而且,将从线圈部向公转线材供给机构延伸的线材搭靠于第二成形销上并折曲,而对第二引线部进行整形。
根据本发明的线圈绕线方法,能够使引线部成为借助成形销从线圈部折曲并延伸的形状,针对引线部的位置及形状的设定自由度得到提高。由此,在安装线圈时,可有效地进行使引线部与基板连接的作业。
由于是一种使成形销往复移动而从卷芯凸缘进出的构成,因此可迅速进行成形销的移动,并能够缩短形成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且提高生产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线圈绕线装置,能够分别借助第一、第二成形销,使第一、第二引线部成为从线圈部折曲并延伸的形状,可提高针对第一、第二引线部的位置及形状的设定自由度。由此,在安装双外绕线圈时,可有效地进行使引线部与基板连接的作业。
由于使主轴及转动架向与卷绕工序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来旋转或者公转,并对第一引线部及第二引线部同时进行整形,因此能够缩短形成双外绕线圈的生产节拍时间,且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外绕线圈的侧视图及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圈绕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该线圈绕线装置的端面图。
图4是该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图。
图5是该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图。
图6是该线圈绕线装置的动作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线圈绕线装置,2线材,3卷芯,11卷芯主轴机构,12主轴,13主轴侧卷芯凸缘(卷芯凸缘),41第一成形销(成形销),42第二成形销(成形销),43成形销移动机构,50公转线材供给机构,51转动架旋转机构,55转动架,58转动架侧卷芯凸缘,70非公转线材供给机构,75夹具,76夹具气缸,77移动机,100双外绕线圈(线圈),101线圈部,102第一引线部(引线部),103第二引线部(引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未经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20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 下一篇:光学拾取器和使用该光学拾取器的光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