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醛强化木地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3363.X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山;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君山;朱勇 |
主分类号: | B27M3/04 | 分类号: | B27M3/04;B27K3/52;B27K5/04;G01N33/00;A62D3/30;A62D3/02;A62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437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木地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装饰用强化木地板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游离甲醛释放的强化地板的制作方法,以及用于该强化地板基材处理的甲醛清除液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地板使用的胶粘剂仍以脲醛树脂为主,地板中残留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以气态形式向周围环境逐渐释放。甲醛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可使蛋白质变性,医学中常用作防腐剂。当人们处于甲醛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眼睛、鼻腔以及呼吸道就会发生不适的症状,往往会危害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甲醛是健康的一大杀手,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在我国有毒化学品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
强化地板在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2008年全国生产出强化地板2.5亿平方米,堪称强化地板生产大国。目前我们家庭和公共场所铺装的强化地板,没有其它有害的东西,就是一个游离甲醛释放的问题。在强化地板技术扩张、中国日益成为强化地板出口大国的发展当中,如果都能用无醛标准进行生产,对各国消费者的健康,无疑都是一种贡献。
我国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实测发现,如果人们居室中的空气甲醛浓度大于0.08mg/m3,公共活动场所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大于0.12mg/m3,人们的眼睛或嗅觉就己经能感受到甲醛的刺激,如果人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的环境,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嗅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还可损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可疑致癌物。甲醛气体释放质量:系指在常温25℃时单位面积的复合木地板释放出的甲醛气体的质量。经测试16种强化复合地板甲醛气体释放量均在0.056mg/m2-0.226mg/m2之间。
本发明无醛级强化地板标准要求甲醛释放量≤0.5毫克/升(干燥器法),这个标准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超前和先进性。这对提高我们整个地板产品的档次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保护生产一线职工的身体健康,保护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空间、空气质量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强化地板制作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甲醛释放的强化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强化地板的加工方法,并提出了用于改进此强化地板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醛强化木地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述的无醛强化木地板的制作方法是按如下的步骤来实现:
a.选材:
①基材的选材,选择胶合强度、吸水膨胀率、静曲强度、密度等各项指标符合或优于国标的中密度纤维板,厚度按所需要求选择。
②甲醛释放量尽量选择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1.5mg/L、(穿孔萃取法)≤9mg/100g的基材,越低越好。
b.甲醛清除液配制:(质量份100)
氧化法酸解大豆蛋白 15-20,
柠檬酸 3-5,
茶多酚 1-2,
渗透剂 0.2-0.5,
生物酶 0.2-0.5,
纯净水 余量
c.基材处理:
①喷清除液。按b步骤配制成的甲醛清除液用高压离子喷雾剂均匀喷涂在基材的反正两面,用量根据基材甲醛释放量的高低可控制在8ml/m2-20ml/m2之间。
②热处理。喷完清除液的基材,放在60℃-85℃的恒温烘干窑中进行热处理,处理时间以含水率和甲醛释放量均达到要求为准。
③检测。使用GB18580-2001干燥器法、日本JAS、美国CARB分别进行甲醛释放量检测,甲醛释放量分别为最高0.5mg/L,最低0.1mg/L,平均≤0.4mg/L,这表明处理好的板材甲醛释放量达到日本JAS的无醛级人造板标准,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其中,选用的基材经本发明的甲醛清除液处理后,达到日本JAS、美国CARB规定的无醛级标准。
其中,每个工序所用的油漆、耐磨低、染料、填充料等均不得含甲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君山;朱勇,未经朱君山;朱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3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移动终端及其联系人标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