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轴轮式拖拉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3478.9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宇虎;薛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宇虎;薛江涛 |
主分类号: | B60K5/00 | 分类号: | B60K5/00;B60K17/06;B60B35/00;B60B3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河南省许昌市魏都***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式拖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拉机,尤其为一种三轴轮式拖拉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的拖拉机均为两轴轮式拖拉机或履带拖拉机,两轴轮式拖拉机由于轮胎少,轮胎接地面积小,对土壤的压实损扰大;而履带拖拉机虽然接地面积大,对土壤的压实损扰小,但其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轴轮式拖拉机,不但解决了传统两轴轮式拖拉机接地面积小,对土壤的压实损扰大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更适用目前保护性耕作的需求。本发明主要由驾驶室、机架、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后桥、中桥、前桥、农田耕作提升悬挂装置以及动力输出装置等构成。其中后桥、中桥和前桥分别固定在机架的后、中、前部的下方,发动机与变速箱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固定到机架上,驾驶室固定在机架的上方。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不但解决了传统两轴轮式拖拉机接地面积小,对土壤的压实、损扰大以及附着力小的问题,而且与履带拖拉机相比,他还简化了拖拉机结构,减轻了拖拉机的自身重量,降低了拖拉机的制造成本,提高了拖拉机的作业效率,更适合目前节能、环保和保护性耕作的市场需求。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大型和超大型轮式拖拉机结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拖拉机带驾驶室时的侧面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拖拉机拆除驾驶室和左侧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拖拉机仅前桥为转向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拖拉机前桥为非驱动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拖拉机中桥为非驱动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拖拉机前、中桥均为非驱动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零、部件代号及名称:
1.驾驶室 2.发动机 3.机架 4.变速箱 5.主传动轴
6.后桥 7.动力输出轴 8.农田耕作提升悬挂装置 9.平衡梁
10.中传动轴 11.中桥 12.前传动轴 13.减震弹簧
14.前桥 15.前转向拉杆 16.后转向拉杆 17.转向垂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由驾驶室1、发动机2、机架3、变速箱4、主传动轴5、后桥6、动力输出轴7、农田耕作提升悬挂装置8、平衡梁9、中传动轴10、中桥11、前传动轴12以及前桥14等构成,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发动机2与变速箱4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固定到机架3上,驾驶室1固定在机架3的上方,农田耕作提升悬挂装置11安装在拖拉机的后部,它以及拖拉机的其他部件:如方向机、制动系统、操纵系统以及液压系统等均通过各自的途径安装在拖拉机上。
2、后桥6、中桥11和前桥14分别固定在机架3的后、中、前部的下方,其中后桥6和中桥11通过平衡梁9与机架3相连,其中部与机架3铰接,根据需要平衡梁9可做成钢性梁和弹性梁两种,即后桥6和中桥11与机架3有弹性连接和钢性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前桥14与机架3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前桥14与机架3直接连接,为钢性连接,一种是前桥14通过减震弹簧12与机架3相连,为弹性连接。
3、根据拖拉机的功能、用途以及制造成本的需求,本发明拖拉机的转向方式分为以下两种:
1)前桥14和中桥11均为转向桥:方向机的转向垂臂17上引出两根转向拉杆,前转向拉杆15和中转向拉杆16,两根转向拉杆的前部均通过转向球头与转向垂臂17相连接,前转向拉杆15后部通过转向球头与前桥14上的转向节臂相连,中转向拉杆16后部通过转向球头与中桥11上的转向节臂相连,这样转向垂臂17同时带动前桥14和中桥11完成转向作业(参见图2);
2)仅前桥14为转向桥:方向机的转向垂臂17上只引出前转向拉杆15,其前部通过转向球头与转向垂臂17相连接,后部通过转向球头与前桥14上的转向节臂相连,转向垂臂17带动前桥13完成转向作业(参见图3)
4、根据拖拉机的功能、用途以及制造成本的需求,本发明拖拉机的驱动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宇虎;薛江涛,未经郑宇虎;薛江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34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