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3690.5 | 申请日: | 200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庭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庭德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C25B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7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循环 水制氢 技术 | ||
1.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主要包括水分解槽(1),分别设立在水分解槽(1)两端的氢分离器(2)和氧分离器(3)以及水泵(4),其特征是:通过在水分解槽(1)中设立带电金属板——带正电的正极板(5)和带负电的负极板(6),使水分解槽(1)中产生匀强电场,在匀强电场中设立与带电金属板平行的电极板(7),使水分解槽(1)中碱性水溶液中的电离子在受匀强电场作用而定向移动的过程中,在电极板(7)上得失电子,生成氢气和氧气,使水被分解,利用循环水将吸附在带电金属板附近的电离子不断带往电极板(7)的另一侧,使水分解槽(1)中,不断有电离子受匀强电场作用而定向移动,并在电极板(7)上得失电子生成氢气和氧气,使水不断被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水分解槽(1)中,每一块带电金属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相互间平行排列,相邻两块带电金属板的正对面积为最大值,所带电荷为异种电荷,每一块带电金属板都被具有耐腐蚀性的绝缘材料(10)所包裹,只在带电金属板的上方或下方设一个活动绝缘封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水分解槽(1)中,包裹带电金属板的绝缘材料(10),除了带电金属板与溶液之间的区域较薄外,其它各方向都较厚,且绝缘材料(10)与溶液的接触面制作得非常光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水分解槽(1)中,电极板(7)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表面镀有耐腐蚀的保护层,两侧设有凸起的小块,电极板(7)设在靠负极板(6)一侧,将相邻两块带电金属板之间的区域分为正极室(8)和负极室(9),使正极室(8)具有一定的容积,使负极室(9)容积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水分解槽(1)中,正极室(8)和负极室(9)的两端都设有一个狭窄的循环水通道,顶部都设有一个气体出口,正极循环水通道(13)沿正极室(8)中正极板(5)一侧设立,与正极板(5)等高,负极循环水通道(14)沿负极室(9)中负极板(6)一侧设立,与负极板(6)等高,与负极室(9)的最大宽度等宽;正极室(8)的气体出口——正极室氢气出口(23),设在靠氢分离器(2)一端,通过管道与氢分离器(2)顶部的氢气出口(15)连通,并通往氢气总出口(17),负极室(9)的气体出口——负极室氧气出口(24),设在靠氧分离器(3)一端,通过管道与氧分离器(3)顶部的氧气出口(16)连通,并通往氧气总出口(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水分解槽(1)靠氢分离器(2)一端的正极循环水通道(13)与氢分离器(2)的中上部连通,负极循环水通道(14)与氢分离器底部出口(21)连通;水分解槽(1)靠氧分离器(3)一端的正极循环水通道(13)与水泵(4)的出水口连通,负极循环水通道(14)与氧分离器(3)的中上部连通;氧分离器底部出口(22)与水泵(4)的入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氢分离器底部出口(21)下方设有一块带正电的金属板——正极板(5),正极板(5)被具有耐腐蚀性的绝缘材料(10)所包裹,在正极板(5)的侧面设有一个活动绝缘封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水分解槽(1)中每一个正极室(8)靠氢分离器(2)一端的端绝缘材料(11),靠正极板(5)一侧都作成向内凸起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循环水制氢技术,其特征是:氢分离器(2)的侧壁上和氧分离器(3)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碱液入口(20),氧分离器(3)的侧壁上设有一个纯水入口(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庭德,未经陈庭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36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子对接内部充氩方法
- 下一篇:轴类零件的超声波振动车削系统及其车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