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智能感应节电开关及其感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4357.6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尹理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同领电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1J5/00;H02P2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00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智能 感应 节电 开关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智能感应节电开关及其感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感应开关多以热释电传感器(也称远红外探头,PIR) 来采集人体信息,并以其作为控制源来控制电源的导通与关断,以达 到节能的目的。就其探测方式而言有两种方法:
一是被动探测(探测传感器静止):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远红外 幅射发生急剧变化,传感器有信号输出,人体静止时,则无信号输出, 显然这种方法只适合于人体活动时的探测,无法适应人体静止时的探 测;
二是主动探测(探测传感器始终运动状态):通过增加电动机和传 动机构,让传感器旋转或平移。这样即使在人体静止时,由于探测头 的运动,人体与传感器之间仍然存在相对运动,能够解决人体静止时 的红外探测问题,但由于电动机始终处于旋转状态,增加了电能和设 备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智能感应节电开关,该开关将 被动探测与主动探测相结合,同时能够尽可能减少电能和设备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智能感 应节电开关,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的输入端接远红外探测及其处 理电路,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接电源开关控制与驱动电路和主动探 测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主控制器根据远红外探测及其处理电路输出 的电信号驱动电源开关和主动探测电动机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智能感应节电开关的感应 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用户设定T时间后关断电源,主控制器内部计时器的计时时 间为t时间;
(2)系统上电后,电源开关断开,此时t=0,远红外探头探测是 否有人体信号,若探测结果为否,则返回继续探测;若探测结果为是, 则接通电源,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3)当0≤t<T时,远红外探头探测是否有人体信号,若探测结 果为否,则继续保持电源接通,同时计时器继续计时;若探测结果为 是,则继续保持电源接通,同时计时器清零;
(4)当t≥T时,远红外探头探测是否有人体信号,若探测结果 为否,则切断电源,同时计时器清零,返回步骤(2);若探测结果为 是,则保持电源接通,同时计时器清零,返回步骤(3)。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采用被动探测和主动探测相结合的 方法,兼顾了人体静止探测,当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场所时,整个办公电 源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关闭,解决了电器设备待机消耗和开机消 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当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整个办公电 源可以自动开启,避免人员手动操作带来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3、4分别是本发明中主控制器、远红外探测及其处理电路、 主动探测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智能感应节电开关,包括主控制器10,主控制器10的输 入端接远红外探测及其处理电路20,主控制器10的输出端分别接电源 开关控制与驱动电路30和主动探测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40,主控制器 10根据远红外探测及其处理电路20输出的电信号驱动电源开关和主 动探测电动机动作,如图1所示。
结合图1,本发明还包括将220V市电转换为+5V直流电的电源转 换电路60,所述的主控制器10还与按键与显示电路50连接,按键与 显示电路50为可供用户输入开关延时时间的人机操作接口。电源转换 电路60产生几种直流电压为整机供电,按键和显示电路50为人机操 作接口,供用户输入开关延时时间等信息。
结合图1、3,所述的远红外探测及其处理电路20包括远红外探头 21,远红外探头21前安装菲涅尔透镜,远红外探头21通过传动机构 与电动机相连,远红外探头21将采集的人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出 至热释电传感器处理芯片22,热释电传感器处理芯片22输出电信号至 主控制器10的输入端。人体信息经远红外探头21获取,经热释电传 感器处理芯片22处理产生标准电信号送入主控制器10,为增强信号感 应灵敏度和扩大感测范围,必须在远红外探头21前加装菲涅尔透镜, 为克服远红外探头21的被动特性,拟为远红外探头21安装电动机和 传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同领电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同领电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