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解质溶液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5121.4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潘旭;王猛;郭磊;蔡墨朗;戴松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9/035 | 分类号: | H01G9/035;H01G9/20;H01M14/00;H01L51/4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料 纳米 薄膜 太阳电池 液晶 电解质 溶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解质领域,涉及一种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 解质溶液。
背景技术: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是由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院(EPFL)教 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1991年首次提出,其在AM1.5模拟日光光照下电池光电转 换效率达到7.1%。目前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提高到10%~11%,寿命达到20年 以上,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主要由透 明导电玻璃、纳米TiO2多孔薄膜、敏化染料、电解质和对电极组成。其中,电 解质起着再生染料和传输空穴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电池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以 及光电压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电解质按照存在形态分为液体电解质、准 固态电解质、固体电解质。
液晶,即液态晶体,是介于各向同性的液体和完全有序的晶体之间的一种中 间状态的物质,它既有液体那样的某种程度的分子运动,又有晶体那样某种程度 的有序性,属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过渡态。其主要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π-π堆积作用或者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形成的。根据形成的条件和组成,液晶 可以分为两大类: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溶致液晶是由符合一定结构要求的化合 物与溶剂组成的液晶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晶化合物组成,是由于溶剂破 坏结晶品格而形成的。热致液晶是由晶体加热而形成液晶相的化合物。其液晶相 是由于加热破坏结晶晶格而形成,并且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存在。一般是单 一组分,但一些均匀混合物在温度变化下也会出现液晶相。
与常规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电解质溶液相比,组成液晶的分子的位置取向 有序,而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的存在,能够影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电解质溶液 中氧化还原电对的传输,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解质溶液,本发明具有 相对较高的电导率,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良好的稳定性、较强的耐紫外线等特 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组分1:液晶电解质:
作为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用液晶电解质溶液的主体部分,是呈现液晶 态的胆甾醇酯类衍生物,呈现液晶态的胆甾醇卤代化物及其衍生物,呈现液晶态 的胆甾醇烷基碳酸酯及其衍生物,呈现液晶态的烷基碳酸酯及其衍生物,呈现液 晶态的苯酯及其衍生物,呈现液晶态的Schiff碱及其衍生物,呈现液晶态对氨 基联苯衍生物,呈现液晶态的氧化偶氮苯衍生物,呈现液晶态氰基取代联苯衍生 物,呈现液晶态的噻吩类衍生物,呈现液晶态的高分子衍生物,呈液晶态的咪唑 类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吡啶类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铵 类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膦类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吡啶 类或者S、O取代吡啶类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联吡啶类离子液体及 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二硫取代吡唑类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碱金属 羧酸盐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碱金属膦酸盐及其衍生物,呈液晶态的由碱金属 离子与中性配体组成的复合物及其衍生物,离子聚合物液晶包括主链离子聚合物 液晶、侧链离子聚合物液晶和离子液体液晶树状聚体。例如1-十二烷基-3-甲基 咪唑碘、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碘、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碘、1-十八烷基-3- 甲基咪唑碘、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 硼酸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十八烷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 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1-十八烷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等。
上述液晶电解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混合的比例 视情况而定。
(2)、组分2:电化学可逆性好氧化还原电对;
作为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电对,I2/I-多吡啶Co(II/III)或者 (SeCN)2/(SeCN)-:碘和碘化物,三价钴复合物与二价钴复合物,(SeCN)2和(SeCN)-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任意的,可根据使用情况和太阳光强等因素来确定其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5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