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内加热用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5926.9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吉冈良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正英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7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马少东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加热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内加热用燃烧器(burner),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防止回火,能够提高燃烧面附近的构件的耐久性的容器内加热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面燃烧式燃烧器。该面燃烧式燃烧器包括燃烧面和在该燃烧面背后的预混合气体室,该预混合气体室连接有预混合气体供给管。并且,预混合气体从预混合气体供给管导入到预混合气体室,在燃烧面的表面燃烧,利用由此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排气的热和来自燃烧面表面的辐射热,熔融金属加热室内的熔融金属被加热并维持在规定的温度。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熔融金属上部的被加热面平行并且间隔距离小地进行辐射传热,因此能够进行热传递效率好的熔融金属加热。
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有燃烧器构件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该燃烧器构件是将金属编织物(metal knit)和金属制多孔板层叠而构成的。在该表面燃烧式燃烧器中,耐热金属纤维制编织物和金属制多孔板在整个面上焊接成一体。
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能够实现燃烧的稳定,并且实现高负荷燃烧。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表面燃烧式线型燃烧器(line burner),其特征在于,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喷出预混合气体的多个小孔,并且用由耐热金属纤维形成的布状坯料的幕覆盖多个小孔的前方周围,将幕的周缘焊接在管体上,将幕的表面作为燃烧面。
根据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发明,能够使温度分布均匀化,并且能够提高火焰的稳定性。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11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351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4931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发明中,存在必须频繁地维护燃烧面附近的构件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由于从燃烧器的外部受到辐射热等,不止在原本的燃烧面,在其内部气体也会燃烧。如上述那样,若气体燃烧,则气体无论是在原本的燃烧面还是在其内部都燃烧,因此使燃烧面附近的构件的耐久性大幅降低。而这种现象称为“回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防止回火来提高燃烧面附近的构件的耐久性的容器内加热用燃烧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方面,容器内加热用燃烧器与气体供给装置相连接,并且安装在容器的口部。容器内加热用燃烧器具有气体通过部、气体喷出部、接触于气体喷出部表面的金属编织物以及连接部。气体通过部用于使气体供给装置所供给的气体通过。气体喷出部与气体通过部相连接,且为中空结构。连接部与容器相连接,并使得气体喷出部及金属编织物与容器的内表面相对。并且,气体喷出部具有多个气体喷出孔。多个气体喷出孔被金属编织物覆盖。气体喷出孔的直径为气体喷出部的厚度以下。
若气体喷出孔的直径为气体喷出部的厚度以下,则从气体喷出孔喷出的气体的移动方向就受气体喷出孔的影响。由于受到影响,该气体的大部分不会滞留在气体喷出部和金属编织物之间,马上移动到金属编织物之外。该气体在金属编织物的外侧燃烧。金属编织物接触于气体喷出部的表面,并且覆盖气体喷出孔,因此该燃烧产生的火焰难以熄灭。由此,在金属编织物的外侧产生难以熄灭的火焰,并且在金属编织物和气体喷出部之间难以产生火焰。其结果是,能够通过防止回火来提高燃烧面附近的构件的耐久性。
另外,优选上述的气体通过部具有含氧气体通过管和可燃性气体通过管。并且,优选气体喷出部具有可燃性气体喷出体和混合气体喷出体。含氧气体通过管用于使气体供给装置所供给的含氧气体通过。可燃性气体通过管容置在含氧气体通过管内,用于使气体供给装置所供给的可燃性气体通过。可燃性气体喷出体连接于可燃性气体通过管。混合气体喷出体连接于含氧气体通过管,并且用于容置可燃性气体喷出体。并且,可燃性气体喷出体具有多个内部喷出孔。内部喷出孔用于将通过了可燃性气体通过管的可燃性气体喷出到混合气体喷出体的内部。并且,多个气体喷出孔设置在混合气体喷出体上。
可燃性气体喷出体容置在混合气体喷出体内,因此通过了可燃性气体通过管的可燃性气体从内部喷出孔喷出到混合气体喷出体中。由此,在从内部喷出孔喷出到混合气体喷出体中的可燃性气体的周围存在许多含氧气体。可燃性气体通过管中的可燃性气体被含氧气体通过管中的含氧气体被从气体通过部的外侧保护。由于可燃性气体被保护,因此与没有这种保护的情况相比,可燃性气体通过管内部的可燃性气体因起火而开始燃烧的可能性小。仅此就能使产生回火的可能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正英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正英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5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完整性GaN基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噪音微弧氧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