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最小化蒸发碳罐通风阀净化噪音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5962.5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Z·王;T·T·洪;L·王;G·L·罗杰斯;S·A·克格贝恩;W·R·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代易宁;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小化 蒸发 通风 净化 噪音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8年6月11日提出的美国临时申请 61/060,555的权益,上述申请公开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 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蒸发排放物系统中的碳罐通风阀的控制系统和方 法。
背景技术
此处提供的背景技术描述其目的仅是为了大体呈现本发明的背 景。背景技术部分和说明书各部分所公开的本申请发明人所做的工作, 不能被视为提出本申请时的现有技术,并且也不能被明确地或隐含地 作为现有技术破坏本发明的专利性。
车辆通常包括储存液体燃料,例如汽油、柴油、甲醇和其他燃料 的燃料箱。液体燃料会蒸发成为燃料蒸汽而增加燃料箱中的压力。燃 料的蒸发由通过辐射、对流和/或传导输送至燃料箱的能量引起。蒸发 排放物控制(EVAP)系统用于存储并处理燃料蒸汽,防止燃料蒸汽释 放到大气中。更具体地,EVAP系统将燃料蒸汽从燃料箱送回到发动机 中,从而使燃料蒸汽在发动机中燃烧。
EVAP系统包括蒸发排放物碳罐(EEC)和清除阀(purge valve)。 当燃料箱中的燃料蒸汽增加时,燃料蒸汽流入EEC中。清除阀控制燃 料蒸汽从EEC到进气歧管的流动。清除阀可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调 节,从而调节燃料蒸汽到进气歧管的流动。清除阀的不正确操作会引 起很多不理想的情况,例如怠速抖动、规律的节气门抖动和/或不理想 的排放水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模块, 该模块检测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中的至少一个;和碳罐通风阀控制模块, 该模块基于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调节碳罐通风 阀。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法,包括检测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中的 至少一个,并且基于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地调节碳 罐通风阀。
本发明的其它应用领域可从下面提供的详细描述中得知。应当理 解,这些详细描述和特定的实施例仅是出于解释说明的目的,而不是 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从下文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包括蒸发排放物(EVAP)系统的车辆的 功能框图;
图2是功能框图,描述了与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碳罐通风阀控制系 统和方法相关的示例性模块;
图3是流程图,描述了由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碳罐通风阀控制系统 和方法执行的示例性步骤;
图4是第二流程图,描述了由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碳罐通风阀控制 系统和方法执行的示例性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及其应用 或使用。为了简明,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示相同的部件。在 本申请中,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应当解释为使用非排他性 的逻辑符号“或”的逻辑关系(A或B或C)。应当理解,方法中的多 个步骤在不改变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可以不同顺序执行。
在本文中,术语“模块”表示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 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程序的处理器(共用、专用或群)和存储 器、组合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提供所述功能的合适组件。
现在参考图1,车辆10包括发动机12、蒸发排放物控制(EVAP) 系统14和燃料系统16。调节节气门18从而控制进入进气歧管19的气 流。来自进气歧管19的气流进入气缸(未示出),并在其中与燃料混 合形成空气/燃料混合物。
燃料系统16包括存储液体和蒸汽燃料的燃料箱22。燃料进口24 从燃料箱22延伸到车辆10的外部以便于燃料注入。燃料盖26封闭燃 料进口24并且可包括流出管(未示出)。模块化容器组件(MRA)28 置于燃料箱22中,包括燃料泵30、液体燃料管线32和燃料蒸汽管线 34。燃料泵30将液体燃料通过液体燃料管线32泵入发动机12中。
燃料蒸汽通过燃料蒸汽管线34流向蒸发排放物碳罐(EEC)36。 第二燃料蒸汽管线38连接EEC 36和清除阀20。控制模块40选择性地 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调节清除阀20,使燃料蒸汽流入进气歧管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5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