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制造主动阵列基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6567.9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丞;王参群;陈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H01L23/528;H01L21/82;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阵列 液晶显示 面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主动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制造主动阵列基板的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显像均匀的窄边框主动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像均匀的窄边框主动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为目前主要流行的显示器,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更因为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等特征,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脑萤幕、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平面电视等电子产品上。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改变液晶层两端的电压差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用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性,再配合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以显示图像。
图1为已知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主动阵列基板110及对向基板190,液晶层(未绘示)即夹置于主动阵列基板110与对向基板190之间。对向基板190可为彩色滤光片。主动阵列基板110包括多条数据线130、多条栅极线150、多条辅助栅极线155、第一边框区180、第二边框区185、图像显示区195以及驱动模块101。多条数据线130与多条栅极线150设置于图像显示区195。多条辅助栅极线155设置于第一边框区180与第二边框区185。驱动模块101电连接于多条辅助栅极线155,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栅极信号经由多条辅助栅极线155馈入至多条栅极线150。驱动模块101另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130,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经由多条数据线130馈入至多个像素单元(未显示)。液晶显示面板100即根据多个栅极信号控制多个数据信号写入至多个像素单元,用以显示图像。
由于在已知主动阵列基板110的结构中,辅助栅极线155的数目实质上等于栅极线150的数目,所以主动阵列基板110就需要提供足够宽的第一边框区180及第二边框区185,用以设置多条辅助栅极线155。然而,由于大部分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装设的显示器为小型液晶显示面板,所以如何缩减边框区面积以降低下基板尺寸即为设计小型液晶显示面板的重要课题。
主动阵列基板110主要由多层导电层与绝缘层堆迭所构成,其中栅极线150、栅极与共通线(未绘示)是由同一金属层(一般称之为第一金属层)所构成、数据线130是由另一金属层(一般称之为第二金属层)所构成,而像素电极(未绘示)则由一透明导电层所构成。在线路布局上,无论是设计使然或在某些无可避免的因素下,各层导电层之间会因水平(或垂直)距离过近而使得彼此之间的信号互相影响,产生负载效应。当负载效应并非均匀地产生在各像素时,对于各像素的作用即不会一致,而此不均匀的负载效应会严重影响显示品质。因此在显示装置的设计上,应极力避免不均匀的负载效应的产生。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阵列基板。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多条扫描线,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多条数据线,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并大体与所述这些扫描线垂直;以及多条栅极转接线(gate tracking line),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各所述栅极转接线分别与一相对应的栅极线电连接,且各所述栅极转接线是大体上与所述这些数据线平行设置,其中各所述栅极转接线具有:多个第一部;多个转线部与所述对应的第一部连接;多个连接洞;以及多个连接部,是与所述这些第一部为不同层配置,其中所述这些连接部中之一是通过所述这些连接洞之一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部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主动阵列基板更包括:多个开关元件,各所述开关元件是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扫描线电连接;多个像素电极,各所述像素电极是与对应的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以及多条共用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大体与所述这些扫描线平行,并与对应的所述开关元件的一漏极形成一储存电容。
本发明提供的主动阵列基板的各所述栅极转接线更具有一辅助绝缘层位于所述这些第一部以及所述这些数据线之一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主动阵列基板的各所述栅极转接线更具有一辅助半导体层位于所述辅助绝缘层以及所述数据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6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