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6688.3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木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16 | 分类号: | A63B6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运动器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训练器。
背景技术
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21世纪中,人们往往为了工作而忽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别说固定抽出时间进行户外运动。因此,许多人会在家中摆放一台自行车训练器,并将原有的自行车安装于其中,可随时在家中模拟骑乘自行车,而不需要特地到户外运动。
现存使用扇叶型阻力系统的自行车训练器,其扇叶均属固定形式,仅靠提升旋转速度达到与介质的阻力提升,另一种作法是利用外加的磁力来改变阻力曲线,然,这样作法仍嫌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训练器,其可产生一抛物线阻力,以提升使用者模拟骑乘自行车时的真实感。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扇叶是可改变角度的形式。当自行车训练器转动愈快速时,扇叶所能提供的阻力增大,再加上改变角度之后能提供更大的阻力面积,而让使用者在高速时能够过更大的阻力体验更真实的骑乘感觉。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自行车训练器,包含一支架、一滚轮、一转轮以及至少一扇叶。支架用以将一自行车的至少一驱动轮悬空定位。滚轮透过一轴件与支架连接,并抵住自行车的驱动轮。转轮透过轴件与滚轮连接。扇叶枢接于转轮的边缘。
当前述扇叶数量为多个时,自行车训练器可还包含一弹性组件,用以提供扇叶一相对于阻力的回复力。如此,弹性组件紧束的力量可让各个扇叶皆能在维持在相同高度。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随着使用者驱动后驱动轮,而使滚轮连动转轮产生离心力,让扇叶翻动而渐渐地增加受阻力的面积,使阻力变化曲线呈滑顺的抛物线,不但提升自行车训练器的真实感,亦让使用者可渐渐地增加施力,避免一时施加过大的力气来对抗自行车训练器的阻力而造成运动伤害。
2.由于弹性束件使各个扇叶可平均且稳定的翻动,使自行车训练器受驱动时,可增加其稳定性,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各个扇叶翻动幅度不一,而导致各个扇叶所受的阻力不平均,进而影响使用者在对抗阻力时的稳定性,可让使用者平均且稳定的施力,亦降低了扇叶、转轮及滚轮损坏的机率。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训练器的正视图;
图2A绘示依照剖线2A-2A的壳体内部未作动的剖示平面图;
图2B绘示依照图2A的壳体内部作动后的剖示平面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训练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训练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训练器的局部剖示平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支架 101:夹件
102:快拆件 110:滚轮
111:轴件 112:支撑架
120:转轮 130:扇叶
140:壳体 150:后驱动轮
200:阻尼液 210:凹口
300:弹性组件 301:连接部
401:连接部 500:突出部
510:凹口 520:扇叶
521:转轴 530:限制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训练器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训练器包含一支架100、一滚轮110、一转轮120、多个扇叶130以及一壳体140。
支架100包含一组夹件101,可夹固一自行车的后驱动轮150,以将自行车的后驱动轮150悬空定位。夹件101还与一快拆件102连动,让使用者可利用快拆件102轻易将自行车的后驱动轮150安装或卸除于支架100。
滚轮110透过一轴件111与一支撑架112连结,其中支撑架112与支架100连结,因此,滚轮110透过轴件111与支撑架112安装于支架100上。滚轮110用以抵住自行车的后驱动轮150。当使用者将自行车的后驱动轮150安装在支架100上,自行车的后驱动轮150可抵住滚轮110,而使用者坐上自行车驱动该后驱动轮150时,滚轮110可被后驱动轮150带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6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降膜蒸发器中的加热器结构
- 下一篇:腔内可视光动力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