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墩柱结构与墩柱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6692.X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10***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墩柱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墩柱结构与墩柱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桥梁结构通常包含墩柱结构、墩座及桥部结构。墩座常设置于墩柱结构基部,提供桥部结构特定支撑力。而墩柱则是用来直接支撑桥部结构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桥梁结构往往依据不同设计而调整支撑力。是故,墩座、墩柱结构及桥部结构会因此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的墩柱结构通常为圆柱状,其下部通常与墩座连接而形成稳固的桥墩混凝土结构。当桥部结构设置于桥墩结构上,桥梁结构即可完成。
然而一般桥墩结构与桥部结构的连接方式,常以预铸的桥部结构吊挂而设置于圆型墩柱上后,以灌浆方式将桥部结构与墩柱结构连接。然而此连接处的钢筋布筋方式通常受限于连接区域狭小,因此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通常不足以对抗超过预期的外部应力。因此当大地震来时,桥墩与桥部结构连接处常常是桥梁损坏之处。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了改善并解决上述缺点,而深思研究并配合学术理论的运作,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施工期间的墩柱结构与墩柱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钢筋混凝土握裹力的墩柱结构与墩柱系统及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墩柱系统包含墩柱结构、至少一隔震垫及桥部结构。墩柱结构包含本体、至少一凹槽结构、至少一网状筋结构及固定板。本体具有顶面与底面,顶面与底面相互对应,较佳但不限于相互平行。至少一凹槽结构设置于顶面,而凹槽结构开口设置于顶面,因此凹槽结构藉由与顶面平齐的开口与桥部结构相互对应。此外,凹槽结构具有凹槽底面,此凹槽底面较佳但不限于平行于本体顶面。
本发明的网状筋结构设置于凹槽结构内,一般而言网状筋结构与本体内的钢筋是相互连接的关系,因而网状筋结构因凹槽结构而暴露出本体之外。网状筋结构主要是由上层钢筋网与下层钢筋网交错而形成。不论是上层钢筋网或下层钢筋网较佳但不限于平行于凹槽底面。于凹槽结构内四周的网状筋结构上可设置至少一固定板,固定板材质较佳但不限于铁、钢、铝合金等不易生锈的金属。固定板具有顶表面与底表面,由于固定板设置于网状筋结构上,因此固定板设置于凹槽结构之上。固定板较佳但不限于设置凹槽结构开口内,换言之,固定板的底表面的垂直高程等于顶面(凹槽结构开口),但固定板的顶表面的垂直高程不限于等于顶面,也可高于顶面(凹槽结构开口)。
本发明的隔震垫较佳设置于固定板上,由于固定板主要由金属构成,因此隔震垫受力后可以藉由固定板分散,是故可将桥部结构的压力适当地分散掉。最后,桥部结构再设置于隔震垫上,而完成本发明的墩柱系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增加钢筋混凝土的握裹力,并能增进效率而缩短施工期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凹槽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凹槽结构设置钢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凹槽结构细部设置的示意图;
图4是凹槽结构与固定板设置的示意图;
图5是凹槽结构混凝土基座的示意图;
图6是示隔震垫设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设置千斤顶的示意图;
图8是设置墩柱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墩柱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墩柱系统施工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墩柱系统施工方法实施例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墩柱结构
200本体
210顶面
220柱体
230底面
300凹槽结构
310凹槽结构开口
320孔洞
330钢筋
340螺栓
350螺帽
360垫片
400网状筋结构
500固定板
510顶表面
600混凝土基座
700隔震垫
800千斤顶
820桥部结构
830桥部结构模块
840钢筋笼结构
850混凝土
900墩柱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6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