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门拉杆式开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6706.8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麻军太;周小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6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710089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舱门 拉杆 开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结构设计,涉及一种舱门拉杆式开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舱门开锁机构主要采用联动固定连接销形式和液压作动筒内置锁等结构形式。如在波音737飞机上,采用固定接头的连接形式,使用联动机构;这种结构形式在舱门安装调整时,需要特殊的定位和测量,并使用工装,在保证舱门关闭间隙的同时,也要保证舱门的预紧力;在维护调整的时候,必须断开与舱门连接的拉杆;在波音777飞机上两侧前舱门共用一个液压作动筒负责打开和收上舱门,在舱门到达收上或放下位置时,液压作动筒内锁锁定结构,维护调整操作时,也要断开与舱门连接的拉杆。此两种舱门的锁定机构,从使用和维护的角度上分析,舱门的打开和安装给地面维护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除了需要专业的维修工具外,还需要了解此处的结构设计原理,这给维护人员很高的技术要求。此外在处理紧急故障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能满足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应急处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维护方便、操纵简捷的一种舱门拉杆式开锁机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外筒套接在内筒外,外筒内壁下部开有滚珠槽,内筒下部与外筒的滚珠槽相对应的位置开有滚珠孔;内筒的下部置有内筒塞子,内筒塞子的上部与内筒间装有弹簧,内筒塞子下端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滚珠球槽,两个滚珠对称卡在内筒的滚珠孔与外筒的滚珠槽内,内筒的下端安装有堵盖,销针穿过防尘盖的中心孔顶在内筒塞子下端,销针连接轴与堵盖之间套接压簧,手柄的转轴铰接在外筒上,手柄的一个端头与销针铰接。
所述的外筒内壁上的滚珠槽和内筒塞子上的滚珠球槽均为弧形槽。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舱门地面开锁机构的设计主要通过舱门锁连杆内筒中的滚珠的位置,使得舱门锁连杆的内筒和外筒产生机械卡滞而自动锁定,当销针推动内筒塞子移动时,滚珠偏移至内筒和塞子之间,外筒和内筒脱开,可以自由移动,锁打开。采用此种舱门开锁形式,使得地面维护简单、快捷、安全、易操作,并提高了重要零部件的可靠性。为地勤人员和维修工的检查工作提供便捷的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锁住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开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外筒1为主要支撑体,下端有连接接头,与舱门相连,并套接在内筒2外,内筒与外筒滑动连接,上端有接头,与联动机构相连;外筒内壁下部开有滚珠槽10,内筒2下部与外筒1的滚珠槽10相对应的位置开有滚珠孔11;内筒2的下部置有内筒塞子6,内筒塞子6的上部与内筒2间装有弹簧3,内筒塞子6下端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滚珠球槽12,两个滚珠4对称卡在内筒2的滚珠孔11与外筒1的滚珠槽10内,内筒2的下端安装有堵盖8,销针5穿过防尘盖9的中心孔顶在内筒塞子6下端,销针5连接轴与堵盖8之间套接压簧13,手柄7的转轴铰接在外筒1上,手柄7的一个端头与销针5铰接。
上述中外筒1内壁上的滚珠槽10和内筒塞子6上的滚珠球槽12均为弧形槽。
本发明的两种工作使用状态:
锁紧状态:本发明舱门锁与舱门连接为一体,可以通过调整拉杆的长度,使得舱门以最佳的预紧力状态连同起落架其它零部件联动。锁紧时,通过滚珠4的位置偏移将内筒2与外筒1之间卡住,达到止动的效果,并且在弹簧3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此状态。
开锁状态:在手柄7触动销针5顶起内筒塞子6后,腔内滚珠4沿滚珠槽10下滑,通过滚珠孔11,到达滚珠球槽12,滚珠4偏移至内筒塞子6,内筒2即可拉开,达到脱开舱门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6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