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7031.9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和男;铃木裕久;三好理;木暮一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3/00 | 分类号: | H04B1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及其 使用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由人体等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接收装 置。
背景技术
已知经由人体等生物组织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例如,已知在将搭载 了发送装置的移动电话等移动电气设备放入用户的衣服口袋的状态或挂 在脖子上的状态下,仅通过将手遮盖接收装置便可交换数据的技术(非专 利文献1,2等)。
例如,如图22所示,发送装置100包括编码部10、发送放大器12、 环境侧电极14以及生物体侧电极16,接收装置102包括解码部18、接收 放大器20、环境侧电极22以及生物体侧电极24。发送装置100搭载在用 户携带的移动电气设备等上。接收装置102设置在车站的检票处、自动售 货机、商店等处。
图23中表示进行通信时的发送装置100、接收装置102以及人体等的 关系。此外,图24中表示这些关系的等价电路。
发送装置100经由人体等生物组织(以下,称作人体等)与接收装置 102电容耦合。发送装置100的环境侧电极14与外部环境接地电位之间形 成电容耦合A、与人体等之间形成电容耦合B、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电容 耦合D。此外,接收装置102的环境侧电极22与外部环境接地电位之间 形成电容耦合H、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电容耦合G。这样,环境侧电极14、 22是通信时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电容耦合的电极。
此外,发送装置100的生物体侧电极16与人体等之间形成电容耦合C。 接收装置102的生物体侧电极24与人体等之间形成电容耦合F。进一步, 人体等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电容耦合E。这样,生物体侧电极16、24是 通信时与人体等之间形成电容耦合的电极。
发送装置100的发送放大器12接收由编码部10编码的信息,作为环 境侧电极14与生物体侧电极16的电位差输出。在如上所述那样发送装置 100与接收装置102经由人体等电气结合的情况下,发送装置100的环境 侧电极14与生物体侧电极16之间的电位差使接收装置102的环境侧电极 22与生物体侧电极24的电位差发生变化。接收装置102的接收放大器20 放大环境侧电极22与生物体侧电极24的电位差并输出。接收放大器20 的输出由解码部18解码。以此方式完成通信。
例如,通过携带接收装置100的用户将手遮盖(或触摸)设置在车站 的检票处的接收装置102的生物体侧电极24等方式,能够进行通信。
非专利文献1:”Personal Area Networks(PAN):Near-Field Intra-Body Communication”,Thomas Guthrie Zimmerman,B.S.Humanities and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0)
非专利文献2:日经电子学,no 690,pp.141-148(199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通信装置中,如图24所示,由电容耦合F与其他电容 耦合A~E、G~H的关系决定接收放大器20的输出。因此,在进行通信 的情况下,电容耦合A~E、G~H最好稳定。
例如,若发送装置100的环境侧电极14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电容耦合D 发生变动,则通信变得不稳定。但是,根据用户将发送装置100拿在手中、 放入西服的口袋、放入手提包中等携带方式不同,发送装置100的环境侧 电极14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电容耦合D发生变动,成为通信变得不稳定的 主要原因。
此外,如图25所示,有时环境侧电极14与外部环境的接地点之间, 或者环境侧电极22与外部环境的接地点之间存在个人计算机或数字电视 等的噪声源。图26表示噪声源存在的情况的通信系统的等价电路。在这 样地噪声源存在的情况下,对环境侧电极14与外部环境的接地点之间形 成的电容耦合D以及环境侧电极22与外部环境的接地点之间形成的电容 耦合G产生影响,产生发送装置100与接收装置102间的通信变得无法进 行等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7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箍带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