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定蕲蛇的PCR方法及其特异引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48596.9 申请日: 2009-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613758A 公开(公告)日: 2009-12-30
发明(设计)人: 黄璐琦;崔光红;赵静雪;唐晓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0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鉴定 蕲蛇 pcr 方法 及其 特异 引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及中药材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特异鉴定蕲蛇的PCR方法及其特异引物。主要用于蕲蛇药材、含有蕲蛇的制剂以及蕲蛇活体材料的快速鉴定。

背景技术

蕲蛇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一种常用中药,来源于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üenther的干燥体。有祛风,通络,止痉之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中国药典.一部.2005.258))。

蕲蛇作为贵重动物药材的临床功效确切,但商品来源复杂、药材形态鉴别困难,我们在收集实验材料的同时对市场上蕲蛇药材的流通情况进行了调查。商品流通中多以中介蝮蛇、山烙铁头、蝰蛇等经过加工后混作正品蕲蛇销售。这些品种与蕲蛇同科不同属,因其来源相近,造成鉴定困难。此外,药材在加工处理时剖去内脏后,要进行干燥处理,皮上的花纹特征、颜色变得模糊,使得辨认困难,如百花锦蛇、玉斑锦蛇、滑鼠蛇、眼镜蛇等其大小、形态特征有与蕲蛇相近之处,这也是造成鉴定困难的另一重要原因。为了获取暴利,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一些造假者将蕲蛇蛇皮黏合其他动物的肉以增加份量。因此就要求鉴别者具备丰富的鉴别经验,如仅根据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别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曾利用PCR技术对蕲蛇的鉴别鉴别进行了一些探索(唐晓晶,冯成强,黄璐琦,钱忠直,崔光红,张继.蕲蛇及其混淆品高特异性PCR鉴别.药物分析杂志,2006,26(2):152~155),但原有方法需要配制大量的试剂,且操作时间长,不具有推广实用性。因此,建立更快捷和特异的方法是解决蕲蛇乃至中药材真伪鉴别迫切的需求。在本发明被公布之前,尚未有任何公开或报道过本专利申请中所提及的PCR引物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蕲蛇的PCR引物及其鉴定方法,该PCR鉴定方法操作简单、样品量少、能快速准确的鉴定蕲蛇药材、粉末制剂以及活体材料,特别适用于鉴定因加工而导致DNA含量极少、形态破碎的中药真伪的鉴定。

一种鉴定蕲蛇的特异引物P1、P2,其序列为:

P1:5’-GGCAATTCACTACACAGCCAACATCAACT-3’

P2:5’-CCATAGTCAGGTGGTTAGTGATAC-3’

一种蕲蛇的PCR鉴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从所述材料中提取得到DNA样品;

b)用P1、P2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反应参数为95℃预变性5min后,进行30次循环(95℃30s,60-63℃45s),后延伸72℃5min,获得扩增产物;

c)电泳所述扩增产物,如果存在分子量343bp的单一条带,则确定所检材料为蕲蛇。

本发明采用试剂盒提取DNA的方法,不需配制任何试剂,使得提取时间大大缩短,样品量只需0.1g,可以为蛇体的任何部分。同时采用两步法PCR,使得PCR过程只需1.5h即可完成,整个鉴别过程只需3h。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快速准确鉴定蕲蛇的PCR引物及方法,以蕲蛇DNA为模板,能将蕲蛇从与其亲缘关系极近的其他的蛇类中,高效、准确地鉴定出来,为蕲蛇鉴定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蕲蛇药材及其混淆品PCR鉴别结果

1.阳性对照2.蕲蛇3.虎斑颈槽蛇4.三索锦蛇5.双全白花蛇6.灰鼠蛇7.滑鼠蛇8.红点锦蛇9.王锦蛇10.赤链华游蛇11.中国水蛇12.短吻蝮蛇13.百花锦蛇14.眼镜蛇15.赤练蛇16.铅色水蛇17.金环蛇18.山烙铁头蛇19.黑眉锦蛇20.环纹华游蛇21.乌梢蛇22.金钱白花蛇23.阴性对照24.空白M.DNA分子量标准: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

图2为8个不同批次的蕲蛇药材PCR鉴别结果

1.阳性对照2-9.蕲蛇(顺序见表1)10.阴性对照11.空白M.DNA分子量标准: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

蕲蛇样品来自河北安国地区、北京同仁堂药店、北京金象大药房、北京阳光同仁大药房、北京京隆堂药店等,详见表1。样品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标本馆张继馆长鉴定。

表1样品来源表

2特异引物设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8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