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能源自动行驶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8750.2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军 |
主分类号: | B62M11/02 | 分类号: | B62M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 自动 行驶 自行车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自动行驶的结构装置,尤其是只让人操作脚踏带动自行车行驶几圈后,它就会自动行驶几十圈的新结构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自行车都是在自行车中轴的一边安装一个大链齿轮,在自行车后轮轴皮上靠大链齿轮的一边安装一个内有节齿转动的小链齿轮,再用链条连结在两链轮之上,然后人不停的双脚用力操作自行车中轴两边的脚踏,带动链齿轮运转,用链条作力传动,来带动后车轮轴皮上的节齿小链轮运转,再由小节齿链轮带动自行车后轮使自行车行驶的,这种结构人不省力,更不能达到自动行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自行车现有结构不能达到自动行驶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能源自动行驶自行车。它只需要人用双脚操作自行中轴两边脚踏,带动自行车行驶几圈后,就会自动行驶几十圈,操作时人用力少,但产生自动行驶的力度大,还可调节转换力度,达到自动行驶能成倍增力,也可在自动行驶时人随时助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将两相同内有节齿转动的小平齿轮,节齿朝自行车行驶方向固定在后轮轴皮两边,后轮固定在后车架上。六相同内有节齿转动的凹槽转盘,凹槽内安放滚动轴承,内部节齿朝自行车反行驶方向分成相同两组,各与一大平齿轮固定在一根轴上,用轴承座将这两组分别固定在车后架左右底板上,两组大平齿轮的平齿与车后轮轴皮上的两小平齿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凹槽转盘装有上滚动定盘挡,滚动卸盘轮、拉力定位点、定力点。车后架左右底板上装有上下滚动定盘挡、活动拉力定位点,并让上滚动定盘挡和上下滚动定盘挡、上拉力定位点和下活动拉力定位点结合,凹槽转盘成固定状态。其中卸盘轮装在上滚动定盘挡的前面,在凹槽转盘受力时会按顺序连环转动。)将相同两小平齿轮一个同样小的拔齿轮;用轴和轴承座固定在两大平齿轮的前面,使两小平齿轮的平齿与两大平齿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其中一小平齿轮的平齿与小拔齿轮的尖齿并成一条直线,并列固定在一根轴的一边,另一个小平齿轮固定在轴的另一边。)将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用一根轴和三角轴承座固定在两小平齿轮的前面,平齿与一边有并列小拔齿轮的小平齿轮成直线结合。(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装有滚动拔齿轮,与小拔齿轮成直线结合。自动拉力大平齿轮上开有空齿凹槽。)将一定向小平齿轮一相同小的拔齿轮,尖齿与平齿成直线并列,用轴和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前面,平齿与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成直线结合,滚动拨齿轮与拨齿轮成直线结合。将最小的平齿轮固定自行车脚踏中轴不带链齿轮的一边,与后面小定向轮的平齿成直线结合。
六根特制拉力伸缩绳,一端固定在六转盘凹槽内的定力点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的定力点上,使凹槽转盘在静止状态下有足够的拉力。用轴和轴承座将六根特制拉力伸缩绳效成车形需要的外形,此时自行车就产生了自动行驶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用能源自动行驶、人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相同大小内有节齿两小平齿轮,节齿朝自行车行驶方向固定在后轮轴皮左右边,后轮固定在车后架上。
图2,大小相同内有节齿的六个凹槽转盘、相同的两大平齿轮分相同两组组合。上滚动定盘挡、上下滚动定盘挡、上固定拉力点、下活动固定拉力点的构造及结合形式,滚动卸盘轮卸掉上下滚动定盘挡的形式。组合后的两组凹槽转盘固定在车后架的左右边。
图3,两相同的小平齿轮与同样小的一拨齿轮的构造与组装,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滚动拨齿轮的构造组装。一大小相同的定向平齿轮、拨齿轮的构造、组装,最小平齿轮的构造、组装。
图4,六根特制拉力伸缩绳,被定形轴承座定形成车外形需要的形状。
图5,是凹槽转盘E.的反面图。用左组凹槽转盘上的卸盘轮,卸掉右组上下滚动定盘挡的形式,成倍增力调节转动把。
图6,齿轮离合调节器的构造、组装。
图7,将相同两小平齿轮与同样小的一拨齿轮、自动离合拉力大平齿轮、滚动拨齿轮、一相同小的定向轮和一拨齿轮、最小的平齿轮、按顺序固定在车架上。再将六特制拉力伸缩绳,成半拉力形式,一端固定在凹槽转盘内的定力点上,另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的定力点上成自动行驶状态。
图7,齿轮调节器使自动运转在空齿凹槽里的小平齿轮的平齿再次自动结合的连带关系。
图7,滚动拨齿轮与拨齿轮使平齿再次结合而永不咬齿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相同大小两内有节齿的小平齿轮,x、y,舌头,11.节齿,3.挡丸,4.螺纹,1.车后架,6.链轮,5.节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军,未经刘庆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8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