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水套提高发电方便炊食供暖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9402.7 | 申请日: | 200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双元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C7/00;F24J2/00;H02N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2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提高 发电 方便 供暖 应用 | ||
技术背景:
目前有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水利发电等应用均为自然发电能源开 发,已成为现实。尤其是太阳能只应用于洗浴,但转变为炊食供暖的 应用的不多,太阳能之类必须在向阳面安装,其实际应用中,建造厨 房或供暖的地位不便,能源应用效益存在不足,应该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缺陷,提出一种太 阳能发电方便炊食供暖应用,而应用广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发电等应用饮食或取暖构造程序,其特征在于:太阳 能发电,通过控制器,通过蓄电池,通过变压器再置电热器或电炉丝 炊食炉。
一种房间向阳壁采用水套置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其特征在 于::在向阳面置带有夹层的水套或夹层超导液体形状为平面或小坡 面,其水套上方置电池板,通过电线进入室内,炊食或采暖,或顶棚 上置风力发电。
一种墙壁太阳能夹层套加入超导液,其特征在于:在向阳壁上置 夹层或管,其内置装入超导液体,其夹层上构置一个放热秃头,使连 通管内的水加快发热,再连通室内保温箱,再设置构造水管洗浴应 用,或在该边通管外层加电池板应用。
一种聚光照置电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置一个太阳照,或其 聚热的焦点中心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应用,或其聚热的焦点中心设 置体积电池应用。
一种墙壁小聚光置太阳能,其特征在于:向阳面设置太阳能聚光 器,通过电线通室内,或供电照明,供应用炊食、供暖。
一种阳光锅置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设置聚热锅,在锅内 中心聚热焦点置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应用,或体积太阳能电池发电应 用。
本发明的另一种使连通管,外层不加电池板,可直接隔墙应用,
本发明构造简单,可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发电等应用饮食或取暖构造程序示意图。
图2为:房间向阳壁采用水套置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墙壁太阳能夹层套加入超导液示意图。
图4为:聚光照置电阳能电池板示意图。
图5为:墙壁小聚光置太阳能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阳光锅置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太阳能发电(1),通过控制器(2),通过蓄电池 (3),通过变压器(4),再置电热器或电炉丝炊食炉(5)。
如图2所示:在向阳面置带有夹层的水套或夹层超导液体,形状 为平面或小坡面(1),其水套上方置电池板(2),通过电线进入室内 (6),炊食(3)或采暖(4),或顶棚上置风力发电(5)。
如图3所示:在向阳壁上置夹层或管,其内置装入超导液体,其 夹层(1)上构置一个放热秃头(5),使连通管(2)内的水加快发热,再 连通室内保温箱,再设置构造水管(4)洗浴应用,或在该边通管(2) 外层加电池板应用。
如图4所示:置一个太阳照(1),或其聚热的焦点中心(2)设置太 阳能电池板发电应用,或其聚热的焦点中心(2)设置体积电池应用。
如图5所示:向阳面设置太阳能聚光器(1),通过电线通室内 (4),或供电照明(5),供应用炊食(2)、供暖(3)。
如图6所示:设置聚热锅(1),在锅内中心(2)聚热焦点置太阳能 电池板发电应用,或体积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
本发明所述太阳能水套夹层内加入超导液,可直接过隔墙应用。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大小车辆的外体发电应用。
技术与效益分析:
如果采用在向阳面设太阳能,其隔墙内应用为佳,但在生活当 中,有时炊食炉设置在房间北位,通过水管导热会降低效益,其二, 采用水套太阳能或超导液的热能,热只能向上走,而不能取暖炊食 等,如果采用本发明大大节省了电池板而节能环保,尤其在室内任何 地方通电线都可使用,也可以在异地设太阳能发电、集中发电,集中 应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 得出的其它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的产品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均落 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双元,未经张双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4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