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季运动器材的衬层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9712.9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1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赫尔穆特·霍尔策;格奥尔·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地利阿托米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C5/044 | 分类号: | A63C5/044;B29C51/00;B29C51/46;A63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奥地***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季 运动器材 材料 | ||
1.制作用于冬季运动器材(1)底板(4)的扁平尤其是带状衬层材料(6)包括滑动面(5)的方法,即
用一种开孔塑料材料(8)构成具有初始厚度(10)的支承结构(7);
将至少一种添加剂(13)置于支承结构(7)的细孔(9)之中;
在热压过程中以下限为20%,上限为90%的幅度将含有添加剂(13)的支承结构(7)初始厚度(10)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0.5mm为下限,并且以8.0mm为上限选择支承结构(7)的初始厚度(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滑动面(5)逐段以不同的方式构成支承结构(7)的初始厚度(10)。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不同的塑料材料(8)逐段构成对应于滑动面(5)的支承结构(7)。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变形的初始厚度(10)状态下,构成孔隙率百分比下限为20%、上限为90%的支承结构(7)。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滑动面(5)的支承结构(7)中逐段形成不同的孔隙率。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支承结构(7)的细孔(9)在支承结构内形成相互联通的毛细结构。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变形的初始厚度(10)状态下,通过支承结构(7)的细孔(9)构成滑动面(5)的表面段(12)。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尚未变形的初始厚度(10)状态下,以50%为下限,并且以100%为上限,用添加剂(13)填充支承结构(7)的细孔(9)。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不同的添加剂(13)逐段填充对应于滑动面(5)的支承结构(7)的细孔(9)。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压将支承结构(7)的细孔(9)从其未变形的初始尺寸,减小成为尺寸下限为1μm尤其是2μm且尺寸上限为500μm尤其是50μm的微孔(16)。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背向滑动面(5)的一侧将粘接层(17)涂覆到支承结构(7)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支承结构(7)进行接合之前,在朝向支承结构(7)的一侧将印刷图像(19)印在粘接层(17)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接层(17)选自:织物、针织物、无纺布、钩编织物、胶纸板、铝复合物、塑料薄膜复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背向滑动面(5)的一侧将背景层(20)(例如涂料,不透明聚合物层)涂覆到粘接层(17)上。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剂(13)选自:液态或固态物质、悬浮体或改变聚集态的物质,如油、溶液、不同粒径的粉末、颗粒状物质、纳米颗粒、石墨、聚四氟乙烯、石英、软膏、凝胶或者蜡。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压过程中以静态方式施加压力(F)。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压过程中仅仅在相对于滑动面(5)的垂直方向施加压力(F)。
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衬层材料(6)与将要制作的冬季运动器材(1)进行接合之前,针对将要制作的冬季运动器材(1)对衬层材料的外侧轮廓形状进行调整、裁切。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冬季运动器材(1)进行接合的过程中进行热压。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冬季运动器材(1)进行接合之前中进行热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地利阿托米克公司,未经奥地利阿托米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7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