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进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0537.5 | 申请日: | 200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塔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耶鲁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8 | 分类号: | A61M25/08;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旭荣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进入 装置 | ||
本发明是中国专利号02826146.1、发明名称为“血管进入装置”、 国际申请日为2002年12月24日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基于尚未批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提出,序列号为No.60/ 343,814,申请日为2002年12月26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进入技术,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起来 比现有技术的装置更为简单、安全并且快捷的血管进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将导管或血管护套插入血管内的优选非外科方法涉及使 用Seldinger技术,包括一插入病人血管中的进入针头。一导丝通过所述 针头插入并进入血管。将该针头取下,然后将一扩张器与护套联合装置 在导丝上插入。然后将扩张器与护套联合装置通过组织插入血管内一小 段距离,此后取下扩张器并且将其丢弃。然后将导管通过护套插入血管 内至一预定位置。
目前已公知许多种血管进入装置。作为例子引入作为参考的可参见 美国专利4,581,019、4,629,450、4,772,264、4,978,334、5,158,544、 5,424,410、5,312,355、5,512,052、5,728,132、5,885,217、5,919,160、 6,120,494、6,179,823以及6,210,366,其中描述了各种用于进入血管的装 置。但是,这些装置中没有一种具有医生所中意的使用起来简单且安全 的性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使用更为简单且更为安全的血管进入装置, 尤其是一种可清楚显示血管已被刺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血管进入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为简单、安全且快捷的血管进入 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进入装置,其排除了在进入血 管过程中导丝偶然错入血管系统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导管或其他医疗器械以更为简 单、安全且快捷的方式导入的方法,其中,血管进入装置中所出现的病 人血液指示医师针头已进入所要求的血管中。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将在下面的论述中变得更为清楚。
本发明的扩张器或护套与扩张器安装于针头上,该针头具有一接近 针头远端顶部的侧孔。针头插入之前,其所处的位置使得针头的远端远 离扩张器的远端。针头插入血管之后,针头开口允许血液流入扩张器中 或针头与扩张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以显示针头的远端已刺穿血管。另 外或作为备选方案,血液流入由护套形成的环形空间内以显示血管已经 被刺穿。此外,血液可能流向一任选的侧面端口以提供进入完成的另一 显示。
一旦完成血管进入,也就是说,一旦针头的远端顶部刺穿血管并且 血液通过针头内的侧孔流入上述环形空间之一中,以及视情况而定流入 一侧面端口内,一导丝穿过针头,然后包括针头、扩张器和护套的整个 装置,可在导丝上推进血管内。在所要求的时刻,护套、针头和扩张器 可在导丝上推进。当护套到位时,内部扩张器、针头和导丝可一同取下。 这样,导丝保护着针头顶部,并且其内具有导丝的针头则为了更加安全 的因素可被弯曲,以防导丝被取出并且随后使得针头顶部暴露出来。备 选地,可将导丝留在原地以放置导管。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案中,扩张器具有一可向远端推进的远端 部件,或者针头的远端顶部可被收回,从而扩张器远端部件的远端顶部 可在针头的远端顶部向远端延伸。当针头、扩张器,或针头、扩张器、 护套优选在导丝上推进血管或从血管中退回时,扩张器远端部件保护着 血管壁。此外,当针头、扩张器,或针头、扩张器、护套被拉出时,保 健工受到了保护。
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案中,设有一具有一内部扩张器和一外 部扩张器的同轴扩张器系统。内部扩张器可独立地向远端推进至针头的 远端顶部。当针头、扩张器,或针头、扩张器、护套优选在导丝上推进 血管中或从血管中退出时,内部扩张器则盖住针头顶部,而内部扩张器 远端部件则保护着血管壁。此外,当针头,或针头、扩张器和/或护套 被拉出时,保健工受到了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耶鲁大学,未经耶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