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0737.0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金仁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仁燮;李珠姬 |
主分类号: | A47B13/02 | 分类号: | A47B13/02;A47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刘红梅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桌子 折叠式 支撑 框架 | ||
1.一种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 架包括:固定于上板(200)下方的上板框(110);固定在所述上板框(110) 两端的端面连接部件(120);以及通过折页插销(102)而与所述端面连接 部件(120)以铰接方式结合的支脚部件(130);其中,所述支脚部件(130) 的上端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能够插入可动卡件(103)的引导槽(131a),所述 可动卡件(103)和折页插销(102)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105);所述端面 连接部件(120)的本体(121)形成有贯通部(123),所述支脚部件(130) 的上端部插入所述贯通部(123)中,并通过所述折页插销(102)以铰接方 式结合,所述本体(121)上方形成有能够设置所述可动卡件(103)的连接 槽(127),所述本体(121)侧面形成有向所述连接槽(127)内引导所述可 动卡件(103)的曲线引导部(125);当所述支脚部件(130)以所述折页插 销(102)为中心旋转,使所述支脚部件(130)展开时,所述可动卡件(103) 将被所述端面连接部件(120)的所述曲线引导部(125)引导,并在所述压 缩弹簧(105)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方移动,以与所述连接槽(127)结合;所 述端面连接部件(120)的贯通部(123)下端还通过使所述本体(121)的 一部分卷曲并向所述贯通部(123)内侧凸出而形成卷曲凸出部(129),该 卷曲凸出部(129)在所述支脚部件(130)展开时支撑所述支脚部件(130) 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板框(110)是通过以一定间隔设置横向管(111)之后,在所述横向管(111) 之间一体结合纵向管(113)而形成的,所述端面连接部件(120)的本体(121) 一侧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横向管(111)的端部的固定部(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端面连接部件(120)的固定部(122)内侧形成有制动部(122b),以防止 所述横向管(111)的端部插入过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板框(110)是通过以一定间隔设置横向管(111)之后,在所述横向管(111) 之间一体设置纵向管(113)而形成的,所述端面连接部件(120)的本体(121) 一侧形成有插入到所述横向管(111)的端部的插入槽(111b)中的固定部 (122),该固定部(122)和横向管(111)的端部上分别贯通形成有连接孔 (122c、111c),该连接孔(122c、111c)能够被连接部件(107)贯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用折叠式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板框(110)由左侧框(110a)和右侧框(110b)构成,所述左侧框(110a) 和/或右侧框(110b)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连接孔(110c,110d),以通 过连接部件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仁燮;李珠姬,未经金仁燮;李珠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7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挡装置
- 下一篇:新型变速操纵机构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