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供后继列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0968.1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6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N·施万;T·施特劳斯;M·汤姆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卡特朗讯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刘 静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后继 列表 方法 | ||
1.一种提供用于在包括多个节点(0、20、50、87、112、140、 179、200、211、223、240)的端对端覆盖网络(N)中进行路由的 后继列表(L)的方法,其中所述后继列表(L)指定在所述端对端 覆盖网络(N)的拓扑结构上处于所述多个节点(0、20、50、87、 112、140、179、200、211、223、240)中的第一节点(200)之后 的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的标识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所述后继列表(L)中列出的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 223)是否运行于相同的物理硬件上;以及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运行于相同的物理硬件 上,则向所述后继列表(L)添加所述多个节点(0、20、50、87、 112、140、179、200、211、223、240)中的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 的标识符,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在所述端对端覆盖网络(N) 的拓扑结构上处于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之后,并且 与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运行在不同的物理硬件上,
当加入节点(220)在所述后继列表(L)中列出的所述后继节 点之间加入所述端对端覆盖网络(N)时,将所述加入节点(220) 的标识符添加到所述后继列表(L);
确定所述加入节点(220)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以及
如果除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之外,在所述后继列表(L) 中列出的、运行于不同物理硬件上的后继节点的总数等于预定的冗 余因子,则将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的标识符从所述后继列 表(L)中移除。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包 括如下数目的附加节点(240),所述数目使得所述后继列表(L) 中列出的、运行于不同物理硬件上的后继节点的总数等于预定的冗 余因子。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分别通过从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33)和/或所述至少 一个附加节点(240)的平台获取信息,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 点(211、2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运行于其上的物 理硬件。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从所述加入节点(220)的平台获取信息,来确定所述加入 节点(220)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分别通过从与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和/或所述至 少一个附加节点(240)相链接的外部管理单元获取信息,来确定所 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 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通过从与所述加入节点(220)相链接的外部管理单元获取信息, 来确定所述加入节点(220)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分别借助于从所述端对端覆盖网络(N)的网络运营商和/或所述 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 的用户处获取相应的信息,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 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240)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借助于从所述端对端覆盖网络(N)的网络运营商和/或所述加入 节点(220)的用户处获取相应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加入节点(220) 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借助于所述端对端覆盖网络(N)的应用层上的延迟测量,来确 定所述至少两个后继节点(211、2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附加节点 (240)运行于其上的物理硬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卡特朗讯,未经阿尔卡特朗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9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