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盖及气囊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51002.X 申请日: 2009-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1618705A 公开(公告)日: 2010-01-06
发明(设计)人: 林信二 申请(专利权)人: 高田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0R21/215 分类号: B60R21/215;B60R21/205;B60R21/23
代理公司: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樊卫民;郭国清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气囊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气囊的开放部的气囊盖及具有该气囊盖的气囊装置,特别是涉及适合设置在构成车辆内装面的仪表板上的气囊的气囊盖及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一般都搭载有在碰撞时等紧急时刻使气囊在车内膨胀展开以限制乘员的气囊装置。在此种气囊装置中,正在开发、使用诸如下述的各种类型的气囊:内装于方向盘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装于仪表板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装于车辆侧面部或座位的侧面气囊装置、内装于仪表板下部的膝部气囊装置等。这些气囊装置以通常不被意识到其存在的方式收纳于车辆结构体内,以在碰撞等紧急时刻冲破车辆结构体使气囊在车内放出并膨胀展开的方式构成。因此,气囊的开放部在通常必须与车辆内装面同化而形成外罩,另一方面在紧急时刻必须使气囊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膨胀展开。

上述气囊装置一般具有下述部分:通常折叠起来而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的气囊、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收纳气囊的保持器以及卡定该保持器并构成车辆内装面的气囊盖。所述气囊盖是由树脂成型的薄壁的板状体,在背面形成有称为“撕裂线”的槽。此外,由气囊盖的开裂形成的门部以通过在气囊盖上形成的铰链部可以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形成使气囊膨胀展开的开放部。

此外,对于内装于仪表板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如同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述,也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产品。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中,气囊盖形成为比气囊的开口部大一圈。在最初开始引入气囊装置时,如同专利文献1所述,大多仅在气囊的膨胀展开所需要的地方设置气囊盖并嵌入仪表板。但是,由于在乘员的眼前露出气囊盖,所以此种气囊盖存在美观性较差的问题,在设计上也存在限制。

近年来,如同专利文献2所述,在仪表板的背面设置具有气囊模块的内罩成为主流。对于此种形式的气囊装置,仪表板由于需要刚性所以由硬质树脂构成,在气囊膨胀展开时需要使仪表板不致飞散。因此,在仪表板的背面通过熔敷等方法连接由软质树脂构成的内罩,构成为使构成仪表板的气囊开放部的门部不致飞散地转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71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0特开2003-137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中,由于仪表板与内罩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所以零件数量较多,还需要连接这些零件的工序,成为提高气囊装置的成本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是力图将仪表板与内罩一体地成型而降低成本,同时提供保持仪表板的刚性且不损害美观性的气囊盖及气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盖,是将构成车辆内装面的板状部与设置于该板状部的背面并构成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的内罩一体地成型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构成设置在乘员前面的仪表板的一部分,所述内罩在设置于副驾驶座的乘员前面的位置形成,所述板状部的驾驶座侧的侧面部形成为设置在凸部的背面的形状,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仪表板的中央部并嵌入车载仪器,构成所述板状部及所述内罩的材料是满足下述条件的热塑性聚烯烃树脂:(A)弯曲弹性模量(JIS-K7203):500~1000MPa,(B)拉伸破坏强度:15~40MPa,(C)拉伸破坏延伸率:600%以上,(D)Izod冲击强度:在-35℃以上不破坏。

而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装置,具有通常折叠起来而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的气囊、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至少收纳所述气囊且在外侧面具有挂钩的保持器以及卡定所述保持器且构成车辆内装面的气囊盖,所述气囊盖将构成设置于乘员前面的仪表板的一部分的板状部以及设置于该板状部的背面并构成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同时具有在脚部卡定所述挂钩的卡定孔的内罩一体地成型,所述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构成设置于乘员前面的仪表板的一部分,所述内罩在设置于副驾驶座的乘员前面的位置形成,所述板状部的驾驶座侧的侧面部形成为设置在凸部的背面的形状,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仪表板的中央部并嵌入车载仪器,构成所述板状部及所述内罩的材料是满足下述条件的热塑性聚烯烃树脂:(A)弯曲弹性模量(JIS-K7203):500~1000MPa,(B)拉伸破坏强度:15~40MPa,(C)拉伸破坏延伸率:600%以上,(D)Izod冲击强度:在-35℃以上不破坏。

在所述气囊盖及所述气囊装置中,所述板状部的表面积为1000~2000cm2且其大小为所述气囊的开口部的约3~8倍,该开口部设置于从所述板状部的外周端开始至少有30mm的余量的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