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性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1612.X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于辉;符晔;罗周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328 | 分类号: | D06M13/328;D06M15/564;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聚酰胺纤维 纺织品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后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静电性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广泛引用,对其功能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抗静电性能方面,聚酰胺纤维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在易燃、易爆的场合产生电火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在这些特殊的场合应用的聚酰胺纤维纺织品要求有优良的耐久抗静电性能。目前,聚酰胺纤维纺织品抗静电加工方法有很多:共聚、共混抗静电加工,导入导电金属丝和纺织品后整理加工等。其中后整理加工的生产工艺简便、成本低廉,但很难得到较好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成本低廉的生产耐久抗静电性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织造含有聚酰胺纤维的基布,用含抗静电剂的加工液对其进行浸轧,再进行干燥和定型加工后制得抗静电性聚酰胺纤维纺织品,且抗静电剂为水溶性热硬化氨甲酸酯、封锁异氰酸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使用水溶性热硬化氨甲酸酯、封锁异氰酸盐聚合物中的一种。
浸轧加工液中还可含有亲水剂、渗透剂或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亲水剂为自乳化硅氧烷季铵盐,渗透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FC-1),催化剂为碱性触媒、有机锡烷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这些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药剂在纤维上均匀分布和耐久性。
含有聚酰胺纤维的基布优选为含聚酰胺纤维30%以上的基布。
浸轧加工液中抗静电剂的含量为20g/L~200g/L。
浸轧加工的轧余率为30%~60%。
干燥加工的条件为在100~150℃温度下干燥1~10min。
定型加工的条件为在150~190℃定型40~300s。
本发明聚酰胺纤维纺织品的加工方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A、织造含聚酰胺纤维的基布
B、配制浸轧加工液:选用水溶性热硬化氨甲酸酯或封锁异氰酸盐聚合物为抗静电加工剂,加入软水,按下面比例称取,混合并搅拌均匀,配制成抗静电加工液;可适当添加亲水剂(自乳化硅氧烷季铵盐)、渗透剂(JFC-1)、催化剂(碱性触媒、有机锡烷类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1L加工液中,各成分及比例为:
抗静电加工剂:20~200g
亲水剂:0~40g
渗透剂:0~5g
催化剂:0~20g
其余加入软水补满。
C、浸轧加工:将基布放入浸轧加工液中浸湿,根据需要选择一浸一轧、一浸多轧、多浸一轧或多浸多轧。
D、干燥、定型加工:浸轧加工后的织物在100~150℃的温度下干燥1~10min,然后在150~190℃的温度下定型40~300s,得到抗静电性的聚酰胺纤维纺织品。
本发明所得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且抗静电行持久保持,经过JIS L 0217103号标准洗涤20回后在JIS L 1094摩擦带电压法标准下的结果为2900v以下。本发明所得纺织品可用于煤炭、石油、军工等行业的的防静电、防爆服及微电子、医药、精密仪器、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无尘服。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织造基布:尼龙6(100%)
按表1所示使用量称取加工剂,混合并搅拌均匀,配制成抗静电加工液,将加工基布放入加工液中浸湿,2浸2轧加工,轧余率为35%,然后在130℃的温度下干燥2min,然后在180℃的温度下定型45s,得到耐久抗静电性的聚酰胺纤维纺织品。
加工处方和结果如表1。
实施例2
织造基布:尼龙6(100%)
按表1所示使用量称取加工剂,混合并搅拌均匀,配制成抗静电加工液,将加工基布放入加工液中浸湿,2浸2轧加工,轧余率为35%,然后在130℃的温度下干燥2min,然后在180℃的温度下定型45s,得到耐久抗静电性的聚酰胺纤维纺织品。
加工处方和结果如表1。
实施例3
织造基布:尼龙6(100%)
按表1所示使用量称取加工剂,混合并搅拌均匀,配制成抗静电加工液,将加工基布放入加工液中浸湿,2浸2轧加工,轧余率为36%,然后在130℃的温度下干燥2min,然后在180℃的温度下定型40s,得到耐久抗静电性的聚酰胺纤维纺织品。
加工处方和结果如表1。
实施例4
加工基布:尼龙6(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6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