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解码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0910151836.0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5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齐峰岩;苗磊;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7/30 | 分类号: | H03M7/30;G10L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解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损压缩是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与有损压缩相比,无损压缩能够完全恢复出原始数据而不引起任何失真。我们常用的WinZip、WinRAR等压缩软件所应用的就是无损压缩技术。随着用户对高清媒体需求的不断增长,无损压缩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音频、视频编码。
以音频编码为例,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案是动态范围编码,即根据音频信号中的每个数据帧(数据块)的最大样点值与最小样点值的差值情况进行编码。其基本过程如下:首先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获得输入信号的所有样点值;针对第n个数据帧framen,计算出其动态范围,即该数据帧中最大样点值与最小样点值的差值,然后根据动态范围,确定对该数据帧的样点进行编码所需的比特数bn。在编码时,对framen中每个样点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使用bn个比特进行编码,最后将framen各样点的编码值与该数据的最小样点值一同复用作为该数据帧的编码输出。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应用上述的动态范围编码方案,当数据帧的动态范围较小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压缩比,但是,如果数据帧的动态范围较大,则对于该帧的每个样点都需要使用较多的比特进行编码,无法实现有效的压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解码方法和装置,以提高对动态范围较大的数据帧的压缩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
获得输入数据帧的每个样点的取值;
根据所述输入数据帧的样点取值分布,确定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脉冲样点和非脉冲样点;
若确定为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脉冲样点,则对所述脉冲样点采用第一编码模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一数据流;
若确定为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非脉冲样点,则对所述非脉冲样点采用第二编码模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数据流;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进行复用,得到所述输入数据帧的输出编码数据流;
其中,根据所述输入数据帧的样点取值分布,确定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脉冲样点和非脉冲样点包括:
确定所述输入数据帧的样点中,出现概率最高的两个样点取值V0和V1;
若在所述输入数据帧中,取值不等于V0且不等于V1的样点个数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将所述取值不等于V0且不等于V1的样点确定为脉冲样点、将取值等于V0或V1的样点确定为非脉冲样点。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解码方法,包括:
获得数据帧的编码数据流;
对所述编码数据流进行解复用,分别得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
采用第一编码模式对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数据帧的脉冲样点信息;采用第二编码模式对所述第二数据流进行解码,得到所述数据帧的非脉冲样点信息;
根据所述脉冲样点信息与非脉冲样点信息,重建所述数据帧。
其中,所述脉冲样点与非脉冲样点,由编码端根据输入数据帧的样点取值分布确定,包括确定所述输入数据帧的样点中,出现概率最高的两个样点取值V0和V1,若在所述输入数据帧中,取值不等于V0且不等于V1的样点个数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将所述取值不等于V0且不等于V1的样点确定为脉冲样点、将取值等于V0或V1的样点确定为非脉冲样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
分析单元,用于获得输入数据帧的每个样点的取值;
样点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数据帧的样点取值分布,确定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脉冲样点和非脉冲样点;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对确定的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脉冲样点采用第一编码模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一数据流;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对确定的所述输入数据帧中的非脉冲样点采用第二编码模式进行编码得到第二数据流;
复用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进行复用,得到所述输入数据帧的输出编码数据流;
其中,所述样点分类单元包括:
二值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输入数据帧的样点中,出现概率最高的两个样点取值V0和V1;
样点分类子单元,若在所述输入数据帧中,取值不等于V0且不等于V1的样点个数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将所述取值不等于V0且不等于V1的样点确定为脉冲样点、将取值等于V0或V1的样点确定为非脉冲样点。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解码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