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次血红素的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1910.9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5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蔡辉;李惟;王丽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张广育;钟守期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红素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化次血红素的方法,还涉及由该方法纯化得到的次血红素。
背景技术
次血红素(Deuterohemin)系血红素(Heme,Hame,Protoheme)的同系物。它具有与血红素相类似的生物学功能,可作为一些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类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酶等的辅基。在例如人工合成过氧化物酶模拟物时,由于血红素上的乙烯基很容易被过氧化物氧化,使得血红素自身对过氧化物不稳定。因此,在设计过氧化物酶的模拟物时必须消除血红素辅基的这种不稳定性。已有报道,利用间苯二酚通过C-烷基化反应可使H取代血红素上的乙烯基从而形成次血红素(刘亚丽等,亚血红素的合成和纯化方法的改进,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1月,第91-92页)。由于次血红素自身稳定,含该次血红素辅基的酶模拟物的应用消除了含血红素辅基的酶对过氧化物的不稳定性。
次血红素是一种三价铁卟吩衍生物,其化学名称为3,7,12,17-四甲基-21H,23H-卟吩-2,18-二丙酸氯化铁,分子式为[C30H28FeN4O4]+Cl-,分子量为599.88,结构式如下所示
据报道,已有的次血红素分离纯化工艺通常采用柱层析技术,例如聚酰胺载体的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技术(刘亚丽等,见上文)。但将层析技术应用于次血红素的分离纯化时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层析载体的使用量大,通常需使用有毒的洗脱溶剂,例如苯等。以刘亚丽等人(见上文)的硅胶柱层析纯化方法为例,每分离纯化1克次血红素粗品就需要载体硅胶2400克,可纯化出的纯品次血红素为0.4克,收率约为40%。按此比例计算,制备1000克次血红素纯品,就需要柱层析硅胶6000千克(6吨)。若层析载体与洗脱溶剂的用量比例按1∶10计算,制备上述产量的次血红素需要60吨洗脱溶剂。因此,以层析技术进行次血红素纯化的现有方法不适于大规模的低成本工业化生产。
因此,仍需要寻求一种简便、快速且易于规模化生产的次血红素纯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化次血红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1)将次血红素粗品溶解于一种或多种第一溶剂中,向该溶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第二溶剂以产生沉淀,并收集沉淀物,和
(2)将获得的沉淀物溶解于一种或多种第一溶剂中,向该溶液中加入一种或多种第二溶剂以产生沉淀,并再次收集沉淀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方法中,步骤(2)至少进行2次;优选地,所述步骤(2)进行2-4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本发明的方法纯化获得的次血红素。本发明的次血红素的纯度可达90%以上,优选地可达95%以上。
本发明的纯化工艺简便,无需特别设备和层析载体(例如聚酰胺、硅胶等),也避免使用大量有毒溶剂,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本发明的工艺使得纯化周期大幅缩短,产品纯度可达90%以上,收率可达85%以上,即使在普通实验室也可实现公斤级的次血红素的制备。由此可见,本发明工艺的纯化效率较现有的层析纯化方法有显著提高。
因此,本发明为次血红素的生产纯化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良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所公开的化合物、组合物、方法、试剂不限于文中具体所列,它们也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对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案、尤其是实施例的描述,旨在帮助对于本发明的理解,而非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所述的次血红素粗品通常为纯度在25%以下的次血红素。所述次血红素粗品可以是化学法制备后未经分离纯化的混合产物。优选地,所述次血红素粗品由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更优选地,所述次血红素粗品由血红素与间苯二酚的化学反应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溶剂是指对次血红素有良好溶解特性的溶剂,其可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稀碱、吡啶、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甲酸、乙酸、丁酸和它们的合适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溶剂是指可将溶解于所述第一溶剂中的次血红素沉淀的溶剂。例如,所述第二溶剂可通过改变次血红素所处的溶剂环境的极性或pH值等因素使溶解于第一溶剂中的次血红素发生沉淀。其可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稀酸、水、醚类(例如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丙酮、六碳以下的醇类(例如甲醇、乙醇)、酯类(例如乙酸乙酯)、卤代烃和它们的合适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未经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