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1971.5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熊崎义之;小中麻须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0 | 分类号: | B60N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 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通过限制座椅靠背向前倾 倒来将改进的座椅靠背维持在前倾姿势。
背景技术
如图7至图9所示,一种现有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座垫110和 可倾斜地组装至座垫110的座椅靠背120。当座椅靠背120从相 对于座垫110大体上直立的状态向前倾倒时,通过座垫110的一 部分构件限制座椅靠背120倾倒,并将座椅靠背120维持在前倾 姿势。限制结构包括:组装到座垫110的座垫框架112的切换杆 134;以及形成在座椅靠背120的靠背框架122上的止动件 122a。当座椅靠背120向前倾倒时,止动件122a与切换杆134 接触。因而,车辆用座椅101能被维持在走入状态。因此,乘 客可以容易地进入布置在车辆用座椅101的后侧位置的后部座 椅(未示出)和从该后部座椅离开。
然而,根据上述车辆用座椅101,当止动件122a与切换杆 134接触时,止动件122a与切换杆134之间存在多种压力角 (pressure angle)。其原因在于将座椅靠背120连接至座垫 110的多种方式以及止动件122a和切换杆134的各种形状和制 造技术的不一致性。当压力角由于偏差(dispersion)而比设 计值大时,存在止动件122a从切换杆134滑脱(slip off)的情 况。因此,不能限制座椅靠背120朝着座垫110向前倾倒,并且 座椅靠背120可能进一步向前倾倒。结果,座椅靠背120不能维 持在前倾姿势。相反地,当压力角小于计划的设计值或者压力 角由于上面提到的差异而处于负方向时,止动件122a以过大的 力与切换杆134接合。因而,用于使切换杆134从止动件122a 释放所需的释放力变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领域存在如下需求:能够减小当座椅靠背被维持 在前倾姿势时,止动件与切换杆之间的压力角的偏差的车辆用 座椅。
本发明的一方面可以包括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 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其被可倾斜地安装于座垫;以及倾倒 限制机构。可以将倾倒限制机构构造成,当座椅靠背从大体上 直立的状态倾倒时,倾倒限制机构限制座椅靠背向前倾倒,从 而使座椅靠背被维持在前倾姿势。倾倒限制机构包括可枢转地 安装于座垫的干涉杆。当座椅靠背从大体上直立的状态向前倾 倒时,干涉杆被夹在座椅靠背侧的构件与座垫侧的构件之间, 并且由座垫侧的所述构件经由干涉杆限制座椅靠背的向前倾。
因此,座椅靠背侧的构件经由干涉杆推压座垫侧的构件。 因而,干涉杆可以调节座椅靠背侧的构件与座垫侧的构件之间 的压力角。由此,即使当座椅靠背侧的构件与干涉杆之间的压 力角由于座椅靠背侧的构件的形状偏差等而比设计值大时,也 可以通过干涉杆将干涉杆与座垫侧的构件之间的压力角调节得 较小(优选大体上为零)。因此,干涉杆不会从座垫侧的构件滑 脱,从而可以稳定地维持座椅靠背的前倾姿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包括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座 垫框架;靠背框架,该靠背框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座垫框架; 以及倾倒限制机构,该倾倒限制机构被构造成限制靠背框架转 动。倾倒限制机构包括被可枢转地安装于座垫框架的干涉杆, 干涉杆被定位在连接到靠背框架的第一构件与连接到座垫框架 的第二构件之间,以限制靠背框架的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包括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座 垫框架;靠背框架,该靠背框架被可动地安装于座垫框架;以 及倾倒限制机构。倾倒限制机构包括:干涉杆;被可枢转地安 装于座垫框架的切换杆;以及被连接到靠背框架的止动件。当 靠背框架向前运动时,在干涉杆被定位在止动件与切换杆之间 并且与止动件和切换杆接触时,限制所述运动。
附图说明
在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之后,本发 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被容易地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框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面图;
图4是当车辆用座椅处于走入状态时与图2对应的车辆用 座椅的部分的视图;
图5是当车辆用座椅从走入状态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的与 图4对应的车辆用座椅的部分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9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