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汽蚀带变螺距前置轮的磁力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3047.0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叶子兆;王晓明;王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腾宇泵阀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2 | 分类号: | F04D13/0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006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蚀 螺距 前置 磁力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特种泵类,尤其是低汽蚀带变螺距前置轮的磁力泵。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等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离心泵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化工装置对化工泵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并且许多特殊应用场合对泵的汽蚀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化工泵在很低吸入压力下不发生汽蚀。另一方面,在流程工业中,输出的介质大多有腐蚀性、易燃易爆、易挥发和有毒等特点。许多工艺过程对流程泵的耐高温、耐腐蚀和密封性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生产实际,如何在满足无泄漏的前提下提高泵的汽蚀性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上述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具有无泄漏特点的磁力泵已成为了最佳选择,但现有的磁力泵在输送容易汽化的介质与许多低入口压力的实际应用场合中,其汽蚀性能难以满足用户要求,限制了磁力泵的使用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磁力泵本身的结构特点,与磁力泵的内部的隔离套、以及内磁转子与隔离套的气隙的存在更是进一步降低了抗汽蚀性能,使得汽蚀余量增加,汽蚀不仅影响泵本身的工作特性和使用寿命,而且还影响整个装置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磁力泵汽蚀余量高、抗汽蚀性能差,不能满足石化、制冷领域输送容易汽化的介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汽蚀带前置轮的磁力泵,该低汽蚀带前置轮的磁力泵在叶轮的入口段增设了变螺距前置轮及液体流量内、外循环系统的独特结构,有效提高了泵的抗汽蚀性能,具有可靠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能够满足石化、制冷等领域输送一切容易汽化介质的特殊场合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低汽蚀带变螺距前置轮的磁力泵包括泵体、叶轮、泵轴、轴承体、隔离套、联接架、内磁总成及外磁总成,泵体密封连接轴承体及联接架,泵轴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体内,泵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叶轮及内磁总成,隔离套在内磁总成及外磁总成之间且固定在轴承体上,泵体的入口处设有与泵轴相连的变螺距前置轮,轴承体上设有内循环通道,泵体与轴承体围成的泵腔和隔离套的内腔相通,泵体的出口处通过外循环管与隔离套的内腔相通,泵轴上设有与泵体的入口相通的孔道。
所述的泵入口处前置轮为由小到大变螺距结构。
所述前置轮设计有较小的叶片入口角和较大的叶片出口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泵体的入口处设有与泵轴相连的变螺距前置轮,以较小的叶片入口角获得较小进口流量系数,以较大的叶片出口角产生足够的扬程,使泵体入口处的低压力液体的压力增高,流速更趋均匀,提高了泵的汽蚀性能。与此同时泵体与轴承体围成的泵腔中的高压液体通过轴承体上的内循环通道进入隔离套的内腔,然后由泵轴上的孔道流回泵体的入口,形成内循环系统;泵体的出口处的高压液体通过外循环管进入隔离套的内腔,然后由泵轴上的孔道流回泵体的入口,形成外循环系统。以上所述的内、外循环系统的独特设计可使隔离套、泵轴及轴承快速冷却,尽而可避免泵腔内的液体温度升高。同时提高了泵的抗汽蚀性能,具有可靠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能够满足石化制冷等领域一切容易汽化介质的输送与低入口压力的特殊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专利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泵体,2-叶轮,3-泵轴,4-轴承体,5-隔离套,6-联接架,7-内磁总成,8-外磁总成,9-轴承,10-前置轮,11-内循环通道,12-外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腾宇泵阀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腾宇泵阀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