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径均一且大小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3521.X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关怡新;余金鹏;姚善泾;朱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14 | 分类号: | B01J13/14;C08L6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径 均一 大小 可控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粒径均一且大小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聚合物微球主要用于医药缓释制剂行业。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合物微球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而言,用作缓释药物载体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分布要求在比较窄的范围内。例如,用于栓塞癌变组织血管的缓释药物微粒,一般要求粒径为20~40微米(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74-75);用于肺部气溶胶给药的药物微粒,则为1~5微米(Journalof Supercritical Fluids,2003,26:243-252)。
目前常用的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主要有聚合反应法、乳液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等。聚合反应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较窄,但粒径较小,多在10微米以下;乳液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宽,需进一步筛分才能得到所需的粒径分布范围。为了制备得到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单分散微球,人们相继开发了膜乳化法(过程工程学报,2006,6:603-607)和微流控法(过程工程学报,2008,8:130-134.)等。这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制得粒径比较均匀的聚合物微球,但实验装置复杂,且造价较高。
锐孔法是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其设备简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制备过程中,含有囊壁材料的溶液通过锐孔装置,逐滴滴入固化液中,形成粒径均一的胶囊。用锐孔法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比较大,一般在几个毫米左右。研究表明,对锐孔法加以改进,通过增大锐孔处液滴受到的剪切力,可以有效降低微胶囊的粒径。如:通过对锐孔处液滴施加电场力,可使微胶囊直径减小到500微米(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8):1660-1664);对锐孔处液滴施加气流拖曳力也可成功减小微胶囊直径到1毫米以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8,22(3):466-47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粒径均一且大小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
粒径均一且大小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作为分散相,聚合物在分散相中的浓度为0.5~10.0%g/ml;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作为连续相,表面活性剂在连续相中的浓度为0.1~5.0%g/ml;
2)将分散相通过锐孔装置注入到连续相中,分散相的注入速率由恒流装置控制,注入速率为0.5~10.0ml/min,连续相搅拌形成稳定的流场,从而将锐孔处的分散相液滴冲刷下来,形成粒径均一的微小液滴,搅拌桨转速为100~1000rpm,连续相温度为20~50℃,分散相注入体积与连续相体积比值为1∶25~100;
3)微小液滴在连续相中脱溶剂固化形成聚合物微球,脱溶剂的时间为0.5~4.0小时,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收集微球,制得粒径均一且大小可控的聚合物微球,其平均粒径为10~1000微米,分散系数小于20%。
所述的聚合物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或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丙酮、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醇、明胶、吐温或司盘。所述的锐孔装置是内径为10~300微米的毛细管。所述的恒流装置为恒流泵或注射泵。
本发明借鉴了微流控法中连续相对分散相的作用原理,对锐孔法进行了改进:直接使用连续相对锐孔处的分散相进行剪切,从而制备出粒径均一的聚合物微球。具体原理是:烧杯中的连续相(溶解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作用下形成稳定的流场,分散相(溶解有聚合物的有机溶剂)经锐孔装置注入连续相中,当锐孔处的分散相液滴长到一定大小时,被流动的连续相剪切下来。如果锐孔处的连续相流速及分散相的注入速率一定,则每次从锐孔处剪切下来的液滴大小就会一致。这些液滴脱溶剂固化后,便形成粒径均一的聚合物微球。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锐孔的内径、搅拌转速、分散相中聚合物浓度、连续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分散相注入速率、分散相注入体积与连续相的体积比、连续相温度来控制形成的分散相液滴大小,从而达到控制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的目的。随着锐孔内径的增大,所得聚合物微球粒径呈增大趋势;搅拌转速越快,剪切下来的液滴直径越小,得到的微球直径也越小;分散相中聚合物浓度越高,所得微球粒径也越大;其它操作参数对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上述因素的变化均会引起微粒分散系数的改变,可以通过优化操作条件减小分散系数,在10~1000微米之间制得所需粒径的均一聚合物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5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冷却流分配贮存腔的双离合器
- 下一篇:门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