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院患者户外无线监护系统及其患者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3524.3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忻;孙斌;仲立芳;李化东;张建渭;徐佳东;杨勇;吴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84/12 | 分类号: | H04W84/1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院 患者 户外 无线 监护 系统 及其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监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院患者户外无线监护系统及其患者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危重病人和具有猝发性危险的病人实行个体跟踪护理监测,在国外开始于三、四十年代。当时完全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直接看护,并无任何仪器。五十年代,由于晶体管的诞生,医疗仪器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开始出现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参数的现场监测仪器。在这一领域,长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是德国西门子(SIEMEMS)公司。六十年代,西门子公司率先推出第一代有线遥控医护监测仪,可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体温等生理参数,但仪器的体积较大,且测量精度及可靠性不高。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使用以及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监护仪的性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疗监护设备不仅从模拟设备变成了数字设备,而且在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从各个设备的独立工作变成了各个设备共同组成一套分布式的系统,医生从办公室的计算机屏幕上即可了解患者相关生理参数。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们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局限于室内的有线医疗监护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产生了很多科研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下:
1、发明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医疗监护系统、装置及方法”(CN200410009853.8)提出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微微网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传输。
2、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医疗监护系统”(CN 200610122088.X)提出将监护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并通过GPS对患者进行定位。
3、发明专利“基于ZigBee的病房无线监护系”(CN200810199072.8)提出一种采用ZigBee无线技术的可穿戴的室内监护系统。
上述有益探索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但存在诸多局限,需作进一步的改进。成果1虽然采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传输手段,但是由于缺乏国际标准的支持,使得系统缺乏兼容性,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成本。其次,在医院、家庭、社区建立起多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微微网对患者进行监护,但缺乏有效地定位机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生理异常却无法得知医院外的患者身居何处,医疗监护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成果2虽采用GPS定位,但相对医疗监护设备有限的供电能力来说GPS芯片的功耗过大,而且GPS费用亦较高。成果3基于ZigBee技术的可穿戴监护系统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但是其监护范围过小仅仅局限于室内,这极大的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降低了患者的医疗体验。
综观现有患者户外无线监护系统,在无线传输和仪表供电方面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方面均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一种更合理的患者监护方案需具备如下特点:1、无线通信采用国际标准,同时考虑到中国国情应采用2.4GHz频段为宜。2、户外患者的监护设备的功耗较小。3、对户外活动患者的监护应具备定位功能。4、设备在无线传输和仪表供电方面应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医院患者户外监护系统的不足,提供一种医院患者户外无线监护系统及其患者定位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