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3974.2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陈卫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杰;陈卫祥 |
主分类号: | B01J23/42 | 分类号: | B01J23/42;B01J37/34;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锆 复合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和电化学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负载高分散的贵金属铂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燃料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由于贵金属铂价格昂贵,储量低,而且单纯铂在催化醇类燃料电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中间产物,如CO的毒化作用,因此合成高效率、高催化活性并具有抗CO中毒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是目前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合成这种具有抗CO中毒的催化剂,一般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铂/碳催化剂中添加另外一种金属,如Ru,Sn,Ni,Re,Co,Cr等;二是在铂/碳催化剂中添加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如RuO2,SnO2,WO3和TiO2等,能够提高甲醇或者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的催化剂中,其中二氧化铈和二氧化锆由于其良好的储氧能力,能够氧化燃料电池催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从而提高电催化性能,因此常用来合成这类掺杂的电催化剂,但是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都是分两步或者多步完成。
微波辐射作为一种快速、简单和高效的加热技术,已经广泛地被运用于化学反应和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尚未见有利用微波方法一步合成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的文献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氯铂酸溶解在乙二醇中,配制成0.002~0.005mol/L的氯铂酸乙二醇溶液;
2)向氯铂酸乙二醇溶液中加入硝酸锆水溶液,使溶液中的铂和锆的摩尔比为1∶1~3∶1,然后加入稳定剂,用氢氧化钠调节pH为12~14;
3)在步骤2)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纳米碳作为载体,超声混合均匀后,放入带有回流装置的微波炉中加热5~20min,冷却后经过滤,用丙酮以及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烘干,得到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铂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铂和锆的摩尔比在1∶1~3∶1。
本发明所说的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者聚乙二醇。所说的纳米碳为XC-72碳或者碳纳米管。
为了增强金属纳米粒子在碳纳米管表面的负载效果,将碳纳米管在使用前在浓硝酸中60℃回流处理16h。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本发明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法一步制备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单、高效和节能的优点。
而且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中铂纳米粒子具有细小和均匀的粒径,平均粒径为3.0~3.5nm。
本发明制备的铂-二氧化锆/碳复合电催化剂比铂/碳催化剂对甲醇的电氧化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具有改善的抗CO中毒性能,作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氯铂酸溶解在乙二醇中,配制成浓度为0.002mol/L的溶液。取50mL该溶液,加入10mL浓度为10mmol/L硝酸锆水溶液,溶液中铂和锆的摩尔比为1∶1,再加入5mL 1%的聚乙二醇水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12。再在该合成溶液中加入63mg的XC-72碳,并超声混合均匀。最后混合物转移到250mL的圆底烧瓶中,并放置在微波炉中,加上回流装置,微波15min。冷却后,固体产物经过滤和用丙酮以及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在80℃烘干,得到铂-二氧化锆/XC-72碳复合电催化剂。(催化剂中铂的质量分数为20%,摩尔比铂∶锆=1∶1)。透射电镜观察催化剂中铂纳米粒子具有均匀的粒径,平均粒径为3.1nm。
作为比较,在合成溶液中不加入硝酸锆溶液,用类似的方法合成铂/碳催化剂(铂的质量分数为20%)。透射电镜观察铂/碳电催化剂中铂纳米粒子粒径为3.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杰;陈卫祥,未经赵杰;陈卫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