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3984.6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苏婷;余山红;刘宝平;谢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04;C07K14/195;A01N63/00;A01P1/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粘类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芽孢杆菌,尤其涉及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macerans)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作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俗称 青枯菌)引起的一种系统侵染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俗称“植物瘟病”。发病 作物茎叶萎蔫下垂至全株枯死,一般田块的发病率为10%-15%,重病田 的发病率高达80%-99%,导致作物产量的严重下降,甚至绝收。病原的 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44个科的数百种植物,包括蕃茄、茄子、烟草、 花生、马铃薯、香蕉等。
虽然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症状和危害程度表现若干差异,但 共同特点是细菌从植株根部侵入,通过增殖和一系列生化活动损坏寄主维 管束输导组织,导致植株失水枯萎,死亡。迄今为止,通过采用抗青枯的 作物品种去防治青枯病的做法是很少的,因为已出现的品种不仅抗性低而 且抗性容易丧失,其他的农业防治手段因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也难以大面 积推广。化学防治上,虽然有农用链霉素、铜制剂等药物的出现,但均不 是针对青枯病的防治农药,而且防效差,不稳定,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 因此市场上尚无防治植物青枯病的有效药剂。
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生物防治是解决土传病害最有希望的途径之 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能够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的新的微生 物制剂和方法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青枯病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该菌株可在离 体条件下对青枯菌不同生化型菌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一种防治植物青枯病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经鉴定命名为多粘类芽 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ZJU0901,保藏于位于武汉市珞珈山武 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日期为2009年7月 19日,保藏号为CCTCC NO:M 209157。
其主要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如下:细胞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以周 生鞭毛运动。在膨大胞囊内有椭圆形芽孢,在营养琼脂上无可溶性色素。 兼性厌氧。在培养基上的菌落薄,呈星状扩展,菌量多而粘,表面无光泽。 生长物会粘连到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28-30℃,生长温度范围为 15-50℃。生长最适pH为7.0,生长pH范围为5.6-8.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多粘类芽胞杆菌ZJU0901的菌悬液,制 备该菌悬液可以选用任意细菌培养基,优选采用NB培养基,其有效菌(多 粘类芽胞杆菌ZJU0901)含量优选为107~108CFU/ml,可以直接应用于防 治植物青枯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菌滤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取含多粘类芽胞杆菌ZJU0901的菌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上清液经 微孔滤膜过滤即为无菌滤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蛋白粗提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取含多粘类芽胞杆菌ZJU0901的菌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上清液经 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无菌滤液,将乙醇加入无菌滤液中进行沉淀,将沉淀溶 于缓冲溶液中即得抗菌蛋白粗提液。
优选地,所述无水乙醇与菌悬液体积比为1∶1,具有最大的抑菌活性。
优选地,所述缓冲溶液优选为Tris缓冲液,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缓冲 溶液,只要不会使抗菌蛋白变性即可,pH在6.0~8.0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多粘类芽胞杆菌ZJU0901在防治植物青枯病中的应 用。
优选地,所述的植物为蕃茄、茄子、烟草、花生、马铃薯或香蕉。因 为这些植物的青枯病大多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 的。所述的植物最好是番茄。
本发明菌株可在离体条件下对青枯菌不同生化型菌株的生长产生抑 制作用,可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菌株不同处理下番茄青枯病的病害发生情况;
图2为本发明菌株不同处理下番茄青枯病的病情严重度;
图3为本发明菌株不同处理下土壤中青枯病菌含量的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囊型微生物肥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耐化学性硼硅玻璃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