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槽抽灌装置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4466.6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金国;孙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34 | 分类号: | B67C3/34;B6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槽抽 灌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置,尤其用于给液槽的槽体内灌液与排液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液槽,在其槽体上装有进液阀和排污阀,是以装有的进液阀给槽体内灌液、以装有的排污阀给槽体内排液的。现有的这种液槽,无论灌液的过程,还是排液的过程,都会占去较长的时间,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不方便及时清除槽底的残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槽抽灌装置的构造,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整体设有用于存放液体的蓄液桶、用于排开液体的排液组件、用于安装排液组件的固定架、用于给槽体内灌液与排液的通液管,且依据在排液桶/排液块与桶体内壁保持适当的间隙和液体不会从槽口溢出的前提下,排液桶/排液块排开的液量就等于向槽体内灌入的液量与桶体内液位升高部分的液量之和,确定排液组件中的排液桶/排液块的形体及大小和被下压或上提的行程,整合各组件;将固定架组件,以定位块固定于桶体的桶沿,设置在桶体上;将排液组件,以气缸的伸缩杆端朝下且穿过定位板并用螺栓将气缸安装于定位板、排液桶的桶口朝下且伸于桶体内或者排液块伸于桶体内,安装在设于桶体的安装架上;将通液管,以一端的管段与设于桶体底部的通液口连接,设置在桶体的底部,另一端的管段,可与液槽连接于槽底设有的通液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把在排液桶/排液块与桶体内壁保持适当的间隙和液体不会从槽口溢出的前提下,排液桶/排液块排开的液量就等于向槽体内灌入的液量与桶体内液位升高部分的液量之和,作为确定排液桶/排液块的形体及大小和伸缩杆或排液桶/排液块的行程、整合各组件的依据,就能通过气缸的伸缩杆在伸出与缩回的过程中,分别将排液桶/排液块下压与上提,实现给槽体内灌液与排液。该技术方案,运用阿基米德浮力非常合理、十分到位,已成功地转化为一种能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可通用于气密性检测设备与清洗设备等多种技术领域的机械装置,这是机械结构运用基本科学原理的新突破;由其形成的机械装置,不但,给槽体内灌液排液的速度快,能大幅度地缩短灌液与排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及时更换检测或清洗用液、清除沉积在槽底与桶底的残渣,提供了便利,而且,液体不会从槽口溢出,是一种极有开发与应用价值的、通用性较强的机械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是液槽抽灌装置的构造及与液槽连接示意图。
图中的:1、导气管 2、接头/接口 3、导气管 4、螺栓 5、接头/接口 6、槽口 7、液位/液面 8、槽体 9、槽底 10、通液口 11、支架 12、螺栓 13、管段 14、法郎及螺栓 15、管段 16、通液口 17、气缸 18、螺栓 19、桶沿20、定位板 21、进液阀 22、螺栓 23、定位块 24、伸缩杆 25、间隙 26、液位/液面 27、排液桶/排液块或圆柱形排液桶/桶口 28、桶体/圆柱形桶体 29、液位/液面 30、液体 31、排污阀 32、桶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液槽抽灌装置的构造,如图中所示:
整体设有用于存放液体的蓄液桶、用于排开液体的排液组件、用于安装排液组件的固定架、用于给槽体内灌液与排液的通液管。其中的:
蓄液桶,包括桶体28如图中所示的为圆柱形桶体28、桶脚32、进液阀21、排污阀31;桶体28以底部跟桶脚32连接;进液阀21与排污阀32,分别设置在桶体28的上部与底部;
排液组件,包括气缸17及伸缩杆24、排液桶/排液块27如图中所示的为圆柱形排液桶/排液块27、接头/接口2与5、导气管1与3;气缸17以伸缩杆24的端连接于桶口27朝下的排液桶27顶面,或者,气缸17以伸缩杆24的端连接于如图中所示的圆柱形排液块27顶面;导气管1与3连接在设于气缸17上部与下部的接头/接口2与5上。如图中所示的排液组件,其导气管1与3,设有导气管1与导气管3;其接头/接口2与5,设有接头/接口2与接头/接口5;
固定架,包括定位块23、定位板20、螺栓4与22;定位板20,以其两端分别用螺栓4与22固定的方式,安装在定位块23上;
通液管,包括管段13与15、法郎及螺栓14;管段13与管段15之间,用法郎及螺栓1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苛化碱液高效分离方法
- 下一篇: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防坠器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