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4477.4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志;李桂花;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05/22 | 分类号: | C07C205/22;C07C20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基 丁基 苯酚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有机合成的化工中间体——邻 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其分子式为C10H13NO3,其结构式如下:
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纯品为黄色结晶体或油状透明液体,凝固点25~27℃,是一种重 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荧光增白剂OB、MN等产品。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合 成方法较少见于报道,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采用对叔丁基苯酚室温下用稀硝酸硝化,收率为65%。该方法由于酚类易被 氧化,副产物较多,产率较低。
方法2、对叔丁基苯酚经混酸硝化后得到目标产物,收率为72%。该方法由于产物需 要减压精馏,蒸馏后期釜中多硝基物浓度会越来越高,物料粘稠度增加,局部过热现象严 重,容易引发爆炸事故,极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洁、收率高、污染少的邻硝基对叔丁基 苯酚的合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对叔丁基 苯酚和浓硝酸在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于5~2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4h,得邻硝基对叔 丁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与浓硝酸的摩尔比为1∶1~1.1。
作为本发明的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制备方法的改进,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对叔丁基苯酚溶于溶剂中,然后滴入浓硝酸进行硝化,硝化反应温度为 5~20℃、时间为3~4h;对叔丁基苯酚与浓硝酸(HNO3)的摩尔之比为1∶1~1.1;
2)、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减压蒸馏脱去溶剂,再进行水蒸气蒸馏,得邻硝基对叔 丁基苯酚。
作为本发明的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溶剂的体积与对叔丁基 苯酚的重量之比为2~3ml/g;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酸乙酯或乙酸酐。
本发明的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合成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本发明中,浓硝酸指的是质量分数为69%的硝酸。本发明采用在溶剂存在的条件 下,用浓硝酸硝化对叔丁基苯酚,即将对叔丁基苯酚溶于溶剂中,再滴加浓硝酸进行硝化 反应。该方法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具有安全、后处理简单、转化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工业 化生产。本发明所得的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经红外光谱表征结构正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反应在低温下进行,安全性高,设备投资小,工艺简单;
2、将原料对叔丁基苯酚溶于溶剂中,反应彻底。与用稀硝酸硝化比较,副反应少, 产品纯度高、收率高;与用混酸硝化相比,污染少、无腐蚀性且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依次进行 以下步骤:
(1)将对叔丁基苯酚30g(0.2mol)、80mL乙醇投入500mL三口烧瓶,待原料溶解 后,在机械搅拌及低温冷却(5℃)下,保持温度5℃下滴加(70滴/分钟)浓硝酸(质量 分数69%)19.5g(0.21mol),滴加完毕,继续保温5℃反应3h。
(2)反应完毕,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减压(10~20KPa)蒸馏脱去溶剂乙醇,得 到粗产品;再将粗产品进行水蒸气蒸馏,分层,取下层黄色油状透明物,得到纯度98%的 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33.5g(收率85.9%)。
实施例2、一种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依次进行 以下步骤:
(1)将对叔丁基苯酚30g(0.2mol)、90mL异丙醇投入500mL三口烧瓶,待原料溶 解后,在机械搅拌及低温冷却下,保持温度10℃下滴加浓硝酸(质量分数69%)18.6g (0.20mol),滴加完毕,继续保温10℃反应3.5h。
(2)反应完毕,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减压蒸馏脱去溶剂异丙醇,得到粗产品, 再将粗产品进行水蒸气蒸馏,分层,取下层黄色油状透明物,得到纯度98%的邻硝基对叔 丁基苯酚33.1g(收率84.9%)。
实施例3、一种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方法,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依次进行 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