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溶性聚氨酯双组份粘合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4530.0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银松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17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安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醇溶性 聚氨酯 双组份 粘合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粘合剂,具体涉及一种醇溶性聚氨酯双组份粘合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粘合剂种类较多,但有不少缺点,如粘合剂中含有毒害物质,制造成本又高,使用不安全,对环境有污染及对操作工作有毒害;对潮湿气候比较敏感,复合膜的表面张力不够,透明性不好。如何解决目前市场上现有粘合剂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任何气候环境中使用,生产成本较低,对终端产品没有污染,利于环保,该生产工艺科学合理,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粘合剂,正是发明人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粘合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在任何气候环境中使用,生产成本较低,对终端产品没有污染,利于环保,该生产工艺科学合理,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醇溶性聚氨酯双组份粘合剂,包括主剂和固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和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6~8∶1,所述固化剂由环氧树脂、偶联剂、醋酸乙酯的混合物制得,所述主剂由预聚体和席夫碱混合制备而成:
所述预聚体制造的原料重量配比:
(a)聚醚多元醇 45-55
(b)纯MDI 15-35
(c)正己烷 0.7-1.4
所述席夫碱配制时的原料重量配比:
(i)异丙醇 3.5-7
(ii)丙酮 3-6
(iii)二乙稀三胺 2.5-5
(iv)乙醇 20-35
作为优选,所述醇溶性聚氨酯双组份粘合剂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预聚体。将聚醚210、纯MDI、正己烷按上述比例加入至反应釜,缓慢升温到80~90℃,维持反应1.5小时,再继续升温到96~105℃,反应4小时,冷却到60℃,等待合成。
(2)配制席夫碱。在另外下面反应釜,配制按上述比例依次投入异丙醇、丙酮、二乙稀三胺、乙醇或回收溶剂,,控制反应温度为18~30℃,2小时。
(3)取预聚体1000g、席夫碱500g,在塑料箱内进行小试预合成,测试粘度,如果合格则进行合成操作。
(4)停止预聚体反应釜搅拌,用氮气将预聚体压入合成釜中,使预聚体与席夫碱进行合成,控制温度40~60℃,反应30分钟完毕,进行蒸馏,在柱顶温度达到77~80℃,关闭蒸汽阀,釜内温度在100~115℃蒸馏出计量好的全部溶剂,停止加热,冷却至75℃后加入工业酒精或回收溶剂,配成70%的高固含低粘度或者42%低固含低粘度醇溶胶,分别用容器封装。
作为优选,所述固化剂制备步骤为:将环氧树酯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偶联剂、醋酸乙酯混合加热至30℃,分装。
作为优选,所述固化剂与70%醇溶胶重量配比:1∶6。
作为优选,所述固化剂与42%醇溶胶重量配比:1∶6。
本发明的产品相比传统的酯溶性粘合剂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主剂与固化剂均不含有毒性较高的异氰酸根,大大降低了对终端产品可能带来的有毒污染。
2)本发明产品对环境适应性更强,较传统粘合剂的固化剂有NCO基团对水汽很敏感,放置时间一长容易反应、固化而导致废掉;而本发明产品不含有与水汽易反应的基团,可以任何气候环境中使用。
3)本发明的产品所用稀释剂采用乙醇,价廉易得,相比较乙酯,制造成本降低很多。
4)采用本发明的产品使用复合膜的透明度高,具有良好的初粘力和抗爽滑性能,同时具有常温熟化,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5)本发明产品制造流程工艺短,投入消耗低,易操作,产品质量可靠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1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醇溶性聚氨酯双组份粘合剂,包括主剂和固化剂,主剂以以下重量配比:
预聚体的制造
(a)聚醚多元醇 45
(b)纯MDI 21
(c)正己烷 1.2
合成的配制
(i)异丙醇 3.5
(ii)丙酮 5
(iii)二乙稀三胺 4
(iv)乙醇 33
所述固化剂原料主要由环氧树脂、偶联剂、醋酸乙酯的混合物制得,其制备工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银松,未经李银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