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杯纺粘涤发光针织纱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4863.3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士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士琴 |
主分类号: | D01H4/08 | 分类号: | D01H4/08;D02G3/04;D02G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长兴县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杯纺粘涤 发光 针织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杯纺粘涤发光针织纱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针织纱产品一直以传统的环锭纺占主导地位,而新型纺纱领域 中技术最为成熟的转杯纺针织用纱确很少开发应用。由于转杯纺纱具有卷装大、 成纱条干好、纱疵少,十分利于针织的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应用转杯纺设备生产粘涤发光针 织纱的生产方法,生产的粘涤发光针织纱弹性好、手感柔软,色彩光亮,穿在 身上舒适透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杯纺粘涤发光针 织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粘胶纤维、涤纶扁平纤维、 涤纶有光纤维分层混合,然后经清花、梳棉制成并条A;同时将粘胶纤维经清 花、梳棉制成并条B;其次,将并条A和并条B混合制成并条C,然后将并条 C与并条B按实际所需粘胶纤维比例多次混合制成并条D;最后用转杯纺设备 将并条D制成针织纱。
作为优选,所述并条C与并条B混合三次制成并条D。
作为优选,所述粘胶纤维的规格为1.2D×38mm,所述涤纶扁平纤维的规格 为4.4D×38mm,所述涤纶有光纤维的规格为1.5D×38mm。
作为优选,所述涤纶扁平纤维、涤纶有光纤维在制成的针织纱中各占10% 的比例。
作为优选,所述转杯纺的温度控制在20℃-32℃,湿度控制在60%-75%。 减少纺纱元器件的摩擦系数,降低断头率,确保正常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针织纱的规格为19.7tex-14.7tex。在针织纱的规格为19.7tex 时,所述转杯纺的纺杯速度为10000/rpm,分梳棍速度8500/rpm,牵伸倍数210 倍。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功能性的涤纶扁平纤维和涤 纶有光纤维具有闪光效果的优良特性,用转杯纺生产的针织纱除了具有针织面 料弹性好、手感柔软等优点外,面料色彩光亮,制成针织衣物穿在身上舒适透 气,适用于作为针织内衣及T恤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规格为19.7tex粘涤发光针织纱的生产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粘胶纤维、涤纶扁平纤维、涤纶有光纤维分层混合,所述粘胶纤维的规 格为1.2D×38mm,所述涤纶扁平纤维的规格为4.4D×38mm,所述涤纶有光纤维 的规格为1.5D×38mm。然后经清花、梳棉制成并条A;同时将粘胶纤维经清花、 梳棉制成并条B;其次,将并条A和并条B混合制成并条C,然后将并条C与 并条B按实际所需粘胶纤维比例多次混合制成并条D;一般将所述并条C与并 条B混合三次制成并条D。最后用转杯纺设备将并条D制成针织纱。其中所述 转杯纺的温度控制在20℃-32℃,湿度控制在60%-75%。所述转杯纺的纺杯速 度为10000/rpm,分梳棍速度8500/rpm,牵伸倍数210倍。所述涤纶扁平纤维、 涤纶有光纤维在制成的针织纱中各占10%的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士琴,未经徐士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