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5114.2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顾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飞龙 |
主分类号: | D05B71/00 | 分类号: | D05B71/00;D05B69/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缝纫机 马达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缝纫机的散热结构大致如台湾公告第M334869号所披露的一种缝纫机内置驱动装置的散热结构,其具体结构包括:一驱动该缝纫机的伺服马达,是固设于一壳体内的上方,该伺服马达具有一传动轴,在该伺服马达的一端设有一该传动轴带动且置于该壳体内的散热器,并于该散热器两侧的该壳体上分别穿设有至少一第一对流通孔及至少一第二对流通孔。由其附图可看出该缝纫机需开模定制成形一个可容置伺服马达的壳体空间,因此,造价高昂且体积庞大,所以需设有散热结构来帮助伺服马达散热,而且此类型设计的机种为独特内置式的传动结构,无法与他类型的配件相互搭配使用;因此,使用设计上不尽理想。
另外,最近有业者推出直驱式马达的缝纫机,其为一种出厂时即于缝纫机头设直驱马达来取代传统皮带传动方式的机型,但该种直驱式马达缝纫机并未有散热方面的构件,而是直接以工作厂房内的工业风扇吹拂来降低直驱马达运转产生的热气,但此种方式并无法达到马达全面性的散热,仅有被风扇吹到的一面具有冷却散热的效果,故散热效率上仍不尽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针对直驱马达运转所产生的高温而进行散热的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缝纫机台动力输入的直驱马达的主轴后端对应组设一手轮,而手轮一侧面设有复数排气孔,而手轮内部对应组装一环边具设导流片的散热风扇,另外在直驱马达外部套设一外壳连结至手轮处,藉由直驱马达表面和外壳间形成导流通道。
藉此,利用散热风扇将直驱马达所产生的高温经由手轮的排气孔而疏散,同时让导流通道形成空气对流的管道,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以确保直驱马达的使用寿命。
所述手轮设有排气孔的侧面上分布设置有螺设孔,且于散热风扇处则对应设有与手轮螺设孔组接一起的穿孔。
所述外壳内部对应直驱马达勾槽处设有可将外壳固设在直驱马达外部的凸卡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由于在直驱马达的旁侧设有散热风扇,以适时将直驱马达运转所产生的高温排散,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以确保直驱马达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利用在主轴上组设手轮,再藉手轮来对应组装散热风扇,使其散热风扇随主轴转动来进行同步散热,达到最佳散热效果。
3、本发明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利用直驱马达表面上的勾槽配合外壳所形成的空隙而构成导流通道,让直驱马达运转散热时,能同时吸入冷空气保持空气对流使热空气得以对流出去,让散热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4、本发明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利用散热风扇的导流片所设置的方向不同来对应直驱马达的主轴转向,而形成一可导流的散热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工业缝纫机的直驱马达散热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组合及组合剖视示意图,其主要是在缝纫机台动力输入的直驱马达1的主轴11后端对应组设一手轮2,该手轮2中心设有一贯孔23与主轴11相套设,贯孔23环周缘具有一螺纹孔231供一螺设件24螺设,而手轮2一侧面设有复数排气孔21及螺设孔22,而由手轮2内部对应组装一环边具设导流片31的散热风扇3,且以手轮2的螺设孔22对应与散热风扇3内侧面所设的穿孔32藉螺固件33组接在一起,另于直驱马达1外部套设一外壳4连结至手轮2处,该外壳4内部对应直驱马达1表面勾槽12处设有凸卡勾41,藉此以达到将外壳4固设在直驱马达1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飞龙,未经顾飞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顶帐篷的顶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转炉煤气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