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式充氧水产活体运输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5393.2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陆茵;黄啸;史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式充氧 水产 活体 运输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活体运输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膜式充氧水产活体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鱼、虾等水产品在运输、贮养中,造成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缺氧,为解决水产品因缺 氧而死亡的问题,人们提出了机械充氧、密封充氧和增氧剂充氧等水产活体充氧运输方 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产品在运输、贮养中由于缺氧而导致死亡的问题。
目前,在远距离或者长时间运输活水产品时,大都采用将水产品放置在一个运输容 器中,现有的水产活体运输容器主要包括箱体,通过机械充氧、密封充氧、增氧剂充氧 或更换水体等方法向箱体中的水体及时补充氧气,但是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极低,采 用以上这些充氧方式,让氧气自动与水体溶解,易导致溶氧效率低,不能长时间保证水 体溶氧度,不利于长时间运输,从而降低了水产品的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氧效率高,能长时间保证水体溶氧度,有 利于长时间运输,从而提高水产活体运输存活率的膜式充氧水产活体运输容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膜式充氧水产活体运输容器, 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设有进气孔,所述的箱体主要由供氧区和养鱼区组成,所述的 供氧区与所述的养鱼区用网格状内隔板分隔开来,所述的供氧区位于所述的箱体的侧 部,所述的供氧区铺有至少一根中空纤维,所述的中空纤维壁上有微孔,所述的中空纤 维一端穿入所述的进气孔与外部的供氧管路相连接,所述的中空纤维外壁与所述的进气 孔之间设有固定密封装置。
所述的箱体上部设有密封盖,所述的箱体两侧设有提手,所述的箱体外侧设有一承 载板,所述的箱体侧板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出气管,所述的中空纤维另一端穿入所述 的出气管。
所述的承载板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的进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和所述的出气管设置 有开关装置。
所述的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水平夹角成0-45°的活动板,靠近所述的活动板水平低端 的所述的箱体的侧板设置有凹陷区,所述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的凹陷区。
所述的箱体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内隔板插入所述的卡槽,所述的内隔板网格目 数为0.4~100。
所述的微孔孔径在0.01-40微米范围内。
所述的固定密封装置包括中空小套管和胶粘填充物,所述的中空小套管的内侧与所 述的中空纤维外壁之间的空隙设置有所述的胶粘填充物,所述的中空小套管的外侧与所 述的进气孔之间的空隙也设置有所述的胶粘填充物。
所述的中空小套管材质为塑料、陶瓷或金属。
所述的中空纤维的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醚砜、聚 砜、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腈、尼龙或陶瓷膜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供氧区铺有至少一根中空纤维,中空纤 维壁上有微孔,中空纤维一端穿入进气孔与外部的供氧管路相连接,让氧气浓度为 21-100%的气体在一束疏水性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管腔内流动,液相在管外流动,在膜两 侧氧分压差的推动下,管腔内的氧透过膜壁上的微孔扩散进入管外的液体中,由于膜微 孔的孔径很小,孔密度又高,气体在膜内被高度分散,传质达到最佳,可实现无泡供氧, 从而提高溶氧效率,长时间保证运输过程中水体溶氧度,为水产活体提供合适的生存环 境,大大提高水产活体的存活率;同时,通过调节通入气体的压力和中空纤维铺设密度, 即可高效地调节水体中的溶氧浓度,保持需要的水体溶氧水平;由于箱体内部设有可活 动的网格状内隔板,将箱体分为多个空间,可分别用于盛装水产活体和铺放中空纤维, 以免水产活体运动时,损坏中空纤维;由于中空纤维外壁与进气孔之间设有固定密封装 置,可保证箱体与供氧管路密封连接,不发生漏气、漏水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