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保护二次对线装置及对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5647.0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2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汪三;陈炜骏;王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杭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二次 线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可以使对线的正确率达到100%,又可以极大地提高 对线速度的继电保护二次对线装置及对线方法,属芯控制电缆连接对接装置 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对线工作是由专人进行手机或者对讲机保持通信,再使用一 端短接另外一端使用万用表逐芯查找的方法。操作繁琐、耗时,效率极低, 对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设备、通讯设备有电磁干扰的隐患,且在对讲过程中语 言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校线的准确性,易错对或漏对线,直接造成继保“三 误”中的“误接线”的发生,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授权公告号CN201311475Y、名称“一种电缆对线测试仪”,由主测试器 和远程测试器组成,主测试器包括第一时钟电路和功能显示电路,功能显示 电路由至少三个十进制计数器级联而成,第一时钟电路的输出端与功能显示 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功能显示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时钟电路的输入端相 连,第二时钟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主发光二极管与第一输出端子相连,在 第一主发光二极管上并联有一个与其极性相反的第一主回路二极管,功能显 示电路的其余至少二十四个输出端各通过一个主发光二极管与一个输出端子 相连,所有的输出端子依序编号,且有多于其余输出端总数一半的主发光二 极管上各并联有一个与其极性相反的主回路二极管;远程测试器包括与主测 试器输出端子数目相同的输入端子,所有的输入端子也依序编号,每个输入 端子与一个测试端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有测试端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 连,若干测试端发光二极管上各并联有一个与其极性相反的测试端回路二极 管,测试端回路二极管的数目与主测试器上的主回路二极管数目相同,当一 个输出端子上连有主回路二极管时,与其编号相同的输入端子上也连有测试 端回路二极管。
ZL95214973.7、名称“数显式导线对线仪”,由编码器、对线电缆、直 流电源与LED数码管及蜂鸣器所组成的显示器和对线棒所制成的数显式导 线对线仪,其特征在于编码器由二极管矩阵电路构成,当与直流电源正极相 连接的对线棒依次碰触与编码器各输入端相连接的被测导线的另一端各导线 头时,编码器各输入端依次输入一直流正电平讯号,其输出端依次输出一组 平行的编码直流正电平信号,经对线电缆加到显示器,其LED数码管依次 显示各被测导线头的编码字符同时蜂鸣器发出音响,完成对线,整个对线仪 的工作讯号均为直流电平讯号。
授权公告号CN 201311476Y、名称“全自动对线仪”,包括,电源模块, 由完全相同的两台仪器组成,每台仪器中:主控单元:主要由单片机组成, 程序化控制各电路模块的工作、自动判别发送方和接收方;开关阵列:由多 选一模拟开关组成,与主控单元连接,用于接收线缆编码信号;开关阵列: 由多选一模拟开关组成,与主控单元连接,用于接收线缆参考电位信号;开 关阵列:由多选一模拟开关组成,与主控单元连接,用于对外发送直流编码 信号;信号模块:由直流编码电路组成,与开关阵列连接,所产生的直流编 码信号经开关阵列向外发送;还具有,弹簧刀片卡具阵列:分别卡接在线缆 一端所有芯线上而形成电连接触点,并与开关阵列与开关阵列以及开关阵列 逐一连接。
上述专利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不可避免地产生易错对或漏对线情 况,直接造成继保“三误”中的“误接线”的发生,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对线的正确率达不到100%。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可以使对线的正确 率达到100%,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线速度的继电保护二次对线装置及对线 方法。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双向拨 码开关和多个发光二极管,由大地与电缆形成回路,通过通断操作实现对线, 装置能够一次核对多根电缆芯线,大大的提高对线工作效率,即主侧检测装 置中当拨动一个电缆芯对应的开关时,就会通过该电缆芯与大地以及两侧检 测装置形成回路,两侧检测装置对应于该电缆芯的发光二极管会同时亮起, 该芯就唯一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杭供电局,未经余杭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方芦荟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