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衣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5684.1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潘燕飞;周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燕飞;周伟宏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3/04;A41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碳纤维片作为发热体的电热衣。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衣中的发热体采用电阻丝,其不足之处是:1、由电热丝为线状,其状粗则电阻小,其状细则电阻大易折断。2、为了布料与电阻丝绝缘,在电热丝的表面包裹有一层绝缘体(如绝缘塑料或橡胶),这样夹在衣层中间,则衣物表面看上去极不平整。3、电阻丝一处折断,则整个电阻丝便无法发热。4、线状电阻丝,在生产电热衣时,需要用线裹着,绕着进行人工缝制,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增加了人工劳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衣,它发热体阻值不受长度影响,低压发热安全性好,发热体柔软对衣物表面平整度无影响,发热体不易损坏,使用方便,生产工艺简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电热衣,包括成衣本体,在成衣本体的内表面固定有柔性碳纤维发热片,柔性碳纤维发热片的正负极导线电连接绝缘插孔3。
所述绝缘插孔缝制在成衣本体的衬里处且插孔露出在外。
所述柔性碳纤维发热片由丝束状导电碳纤维与橡胶类高分子聚合物复合且被包容构成。
所述在成衣本体上固定有胸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袖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和背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
所述柔性碳纤维发热片的正负极导线、插孔均包覆有绝缘体。
所述与绝缘插孔配套有一个低压直流转换器4。
所述绝缘插孔用插头代替。
所述成衣本体为摩托车或电动车雨衣。所述成衣本体带有帽子,帽子上固定有帽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
所述成衣本体为裤子,在腿部固定有腿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升温迅速,热传导快、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疲劳、耐腐蚀、防水、抗蠕变;
2、发热时产生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远红外线热辐射--通电后,碳纤维发热体将99.9%的电能转换成,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波长为5~20微米的远红外线热辐射,电磁波为0;
3、安全性--在相同的电流负荷面积下,碳纤维的强度比金属丝高6~10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折断。由于碳纤维是网状发热体,因此,即便有1根折断也不会影响整体通电发热。而且折断了的部位,一头表面温度在60℃,不起弧,从而有效地杜绝了火灾等 事故的发生;
4、使用寿命长,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成衣本体安装插孔与低压直流转换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3,一种电热衣,包括成衣本体1,在成衣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有柔性碳纤维发热片21、22、23,柔性碳纤维发热片的正负极导线电连接绝缘插孔3。
所述绝缘插孔3缝制在成衣本体1的衬里处且插孔露出在外。
所述柔性碳纤维发热片3由丝束状导电碳纤维与橡胶类高分子聚合物复合且被包容构成。
所述在成衣本体1上固定有胸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21、袖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22和背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23。
所述柔性碳纤维发热片的正负极导线、插孔3均包覆有绝缘体。
所述与绝缘插孔3配套有一个低压直流转换器4。
所述绝缘插孔3用插头代替。
所述绝缘插孔3缝制在成衣本体1腰部的衬里处。
实施例2,见图4,所述成衣本体1为摩托车或电动车雨衣。所述成衣本体1带有帽子,帽子上固定有帽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24。
实施例3,见图5,所述成衣本体1为裤子,在腿部固定有腿部柔性碳纤维发热片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燕飞;周伟宏,未经潘燕飞;周伟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