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色谱分析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6634.5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明;李天麟;郑毅;刘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谱分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色谱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在气体、液体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其中,气相色谱分析的过程为:分析气体通过采样管路进入吸附管,吸附 管内保持吸附温度,如300K,分析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被吸附在吸附管上; 反向吹扫吸附管,除去分析气体中的水或氧等干扰物质;加热吸附管,使吸附 管内吸附的挥发性有机物快速脱附;脱附后的挥发性有机物注入色谱柱进行分 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需要加热吸附管并监控其温度,以便使吸附管工作在 脱附温度。请参阅图1,目前的普遍做法是:
吸附管11、加热丝12及热电偶13集成在加热炉15内;给加热丝12通电, 热量通过空气传导给吸附管11,再从吸附管11的一侧传至另一侧;热电偶13 采集其安装位置附近吸附管11的温度,并将其反馈给测温与控温装置14,测温 与控温装置14根据测得的温度与预设脱附温度之间的差异,调整施加在加热丝 12上的电压或电流,使吸附管11达到并恒定在预设脱附温度。
该加热方式能够实现对吸附管的加热和温度监控,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1、采用间接加热方式:热量从电热丝通过空气传导给吸附管,再从吸附管 的一侧传导至另一侧,升温速度慢。因此,分析样品在吸附管内不能达到瞬间 汽化,致使分析样品在吸附管中纵向扩散效应明显,导致色谱峰分离度的下降 和峰形展宽。
2、热电偶测量的是吸附管的局部温度,不能获取吸附管全段的温度信息, 温度缺乏代表性。
3、加热炉体积大,里面的器件多,所以热容较大,热传递时热传导效率低, 热功耗大,带来资源浪费;同时降温时间较长,需采用气冷、水冷或其他冷冻 剂降温。
4、加热炉内部需要集成加热元件及热电偶等测温元件,使装置结构复杂、 体积庞大,不利于仪器的小型化,同时使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析速度高、灵敏度 高、谱峰分离度大的色谱分析方法,以及一种检测灵敏度高、方便与质谱连用 的色谱分析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色谱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吸附步骤:
样气通入吸附管,样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被吸附在吸附管中;
b、吹扫步骤:
辅助气吹扫吸附管,除去干扰物质;
c、热解吸步骤:
加热电源给吸附管通电加热,测得吸附管的平均温度,并根据测得的平均 温度反馈控制加热电源,使吸附管的平均温度达到脱附温度,从而使吸附管吸 附的挥发性有机物脱附;
d、检测步骤:
载气吹扫吸附管,吸附管内已脱附的挥发性有机物随载气注入色谱柱进行 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
作为优选,通过如下方法测得吸附管的平均温度:
建立吸附管参数与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
测量吸附管的参数;
根据测得的参数,并利用吸附管参数与平均温度间的关系,得出吸附管的 平均温度。
作为优选,通过如下方法测得吸附管的平均温度:
建立测温元件参数与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
测温元件感知吸附管的温度,测量测温元件的参数;
根据测得的参数,并利用测温元件参数与平均温度间的关系,得出测温元 件的平均温度,进而得出吸附管的平均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参数为电阻或电压或应变。
本发明还提出了这样一种色谱分析装置,包括热解吸装置、色谱柱和检测 器;所述热解吸装置包括,
吸附管;
加热电源,与吸附管相连;
用于测量吸附管平均温度的测温单元,包括测温元件、参数测量模块和参 数-平均温度转换模块;所述参数测量模块连接测量元件,输出端连接参数-平均 温度转换模块;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电源和测温单元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测温元件为吸附管,所述参数测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吸附 管。
作为优选,所述测温元件设置在吸附管的侧部。
作为优选,所述参数为电阻或电压或应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6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偶
- 下一篇:静态全光干涉成像光谱全偏振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