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处理方法、装置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6636.4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健平;陈生龙;李鹰;蒲保全;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10 | 分类号: | C10K1/10;C10K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处理 方法 装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的预处理,特别涉及含有硫化氢、焦油的气体的处理方法、 装置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钢铁、化工领域中,焦化是指将煤在炼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 右,煤发生焦化分解成气态物质(焦炉气)和固态物质(焦碳),炼焦过程中析 出的挥发性产物简称粗煤气。粗煤气在经过除焦油以及除氨脱苯萘后可得到焦 炉煤气,焦炉煤气主要用于工厂燃料,由于其中含有的H2S在燃烧过程中会产 生SO2,污染环境,所以需要对焦炉煤气进行脱硫处理,因此在焦炉煤气脱硫塔 后端设置H2S含量在线分析仪很有必要。脱硫后的焦炉煤气的主要组成为:O2: 0-3%、H2:50-60%、CH4:22-26%、CO:6-9%、C2H2:1-3%、CnHm:2-3 %、微量的H2S(200ppm以下)、饱和水及部分焦油、苯、萘等。焦炉煤气中的 煤焦油的主要组成为苯、萘及其同系物、稠环芳烃、吡啶系列物、喹啉系列物、 酚类等物质。在这些物质中既有酸性物质如酚类,也有碱性物质如吡啶系列物 和喹啉系列物,并且还有中性物质芳烃。
在焦炉煤气的在线分析中,其中的焦油以及苯、萘极易冷凝堵塞管路,并且 还可能对光谱分析仪的镜片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在线分析过程,增大光谱仪的 维护成本。因此在线分析仪的预处理过程中,需将焦炉煤气中的焦油、苯、萘 除掉,以此来保证在线分析仪长期运行稳定。
传统的除焦油方法是采用煤油、柴油、水等液体洗涤,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 着环境污染、洗液具有挥发性、操作不安全、使用周期短、硫化氢溶于水等问 题,预处理的效果不理想,分析仪无法长期稳定的运行,测量失真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油去除效果好、对 硫化氢没有影响的气体处理方法,还提供了一种焦油去除效果好、对硫化氢没 有影响、结构简单的气体处理装置,还提供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在冶金、化工领 域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分别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处理方法,特点是:
将所述气体通入磷酸溶液中,磷酸的浓度不低于80%;
导出从磷酸溶液排出的气体,该气体中含有硫化氢,不含焦油。
进一步,气体在经过冷凝后再通入磷酸溶液,在冷凝过程中,气体中的焦 油凝结。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的维护方式为:使用吹扫气体吹扫冷凝器的内部,从 而清除冷凝器内的凝结物。
作为优选,所述吹扫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
作为优选,所述吹扫气体的温度不低于120℃。
更进一步,气体在磷酸溶液中以气泡的形式上升,在经过磷酸溶液中的碎 泡网后成为更小的气泡,增大气泡和磷酸溶液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去除气体中 的焦油。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这样一种气体处理装置,特点是:所 述装置包括:
密封的罐体,罐体内装有磷酸溶液,磷酸的浓度不低于80%;
进气管,其一个开口端的位置低于磷酸溶液的液面;
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上。
所述气体中包含硫化氢、焦油。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口的位置高于磷酸溶液的液面。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开口端连接冷凝装置。
更进一步,冷凝装置还通过气体管路连接吹扫气源,所述气体管路和/或吹 扫气源上设有加热装置。
更进一步,磷酸溶液中设置有碎泡网。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在冶金、化工领域中的应用,用于去除 硫化氢气体中的焦油,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
密封的罐体,罐体内装有磷酸溶液,磷酸的浓度不低于80%;
进气管,进气管的一个开口端的位置低于磷酸溶液的液面;
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口的位置高于磷酸溶液的液面。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开口端连接冷凝装置。
更进一步,冷凝装置还通过气体管路连接吹扫气源,所述气体管路和/或吹 扫气源上设有加热装置。
更进一步,磷酸溶液中设置有碎泡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66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