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竖向变位能力的桥梁伸缩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7037.4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斌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竖向 变位 能力 桥梁 伸缩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伸缩缝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竖向变位能力的桥梁伸缩缝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桥梁伸缩缝装置中,采用固定梳板和活动梳板配合的梳型伸缩装置是较好的一种,尤其是应用伸缩量在300毫米以上的特大型桥梁伸缩缝中,如本人在先提出的专利号为ZL200410049491.5(公告号为CN1333137C)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特大抗挠变梳型桥梁伸缩缝装置》就是如此,该桥梁伸缩缝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桥梁伸缩缝两侧梁体上的固定梳板和活动梳板,其中,活动梳板的第一端设置有梳齿并与固定梳板的各梳齿相互交叉间隔设置,活动梳板的第二端底部设置有转轴,并且该转轴的两端枢接在与梁体直接或间接固定的轴座上。由于其伸缩运动由活动梳板完成,无纵向过渡间隙,而且与桥面、路面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防震性能好,车辆行驶平稳、舒适,有效地避免了跳车现象,使车辆平顺、舒适地驶过;同时,将活动梳板的第二端设计成可以转动,使得在梁体产生挠度变形、梁端上翘或下沉时,活动梳板与梁体之间将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伸缩缝装置具有抗挠变的效果,而使活动梳板保持平整的姿态,避免整个伸缩缝装置因此而引起损坏,保证车辆平顺安全通过。
在该解决方案中,活动梳板底部需要设置与活动梳板宽度一致的转轴,梁体的表面需要固定若干轴座,为保证轴座对转轴360度方向都具有较好的支撑力,轴座上下都需具备一定的厚度,而安装后,活动梳板的表面需要与路面齐平,在梁体表面的桥面铺装层较薄的环境下,活动梳板底部的轴座就无法达到需要的厚度,因而,这种解决方案的实施在这种环境中并不十分合适。而且,该解决方案的实施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匹配也较讲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竖向变位能力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其在两侧的梁体发生竖向转角变位时,跨缝板仍然能保持平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尤其适用于桥面铺装层较薄的应用环境。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具有竖向变位能力的桥梁伸缩缝装置,包括横跨在桥梁伸缩缝上的跨缝板,该跨缝板的第二端相对桥梁伸缩缝一侧的第一梁体固定,该跨缝板的第一端位于桥梁伸缩缝另一侧的第二梁体上并可相对该第二梁体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缝板的第二端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凸出的支脚,每个支脚的末端面为弧面,并且,对应每个支脚,第一梁体上固定有相应的支承座,每个支承座上设置有底部与支脚的末端面相配的圆滑的凹坑,凹坑的大小比相应的支脚稍大,每个支脚的末端就支撑在相应支承座的凹坑内。
所述的支脚可以制作成任意合适的形状,只要其末端面为弧面,从而在梁体发生竖向转角变位时,支脚能沿跨缝板的第二端相对第一梁体表面的转动方向随之在支承座的凹坑内圆滑转动即可。
优选地,所述支脚可以呈长条状并沿跨缝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支脚的截面呈倒锥形,该支脚可使跨缝板的第二端获得较强的支撑力。一般,一块单元跨缝板底部可以设置两块这样的支脚。
相应地,所述的支承座也呈长条状并沿跨缝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其凹坑的截面也呈倒锥形,实际制作时,凹坑的大小比支脚的外轮廓稍大,凹坑的内壁与支脚存在一定间距,使支脚在凹坑内具有一定的倾斜转动余地。一块单元跨缝板底部设置的支承座的数量可以与支脚数量一致,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支承座,此时,支承座的长度要足够长而可支承所有的支脚。
优选地,所述支承座位于凹坑的两端可以各设置有一挡板,该挡板可防止实际实施时,支承座外的混凝土等物质进入凹坑而妨碍支脚在凹坑内的自由活动。
优选地,所述支脚可以呈倒圆锥体的形状,这样,支脚的末端面为圆弧面,更接近于球面而可圆滑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脚可以呈圆柱体的形状,其末端面为一半球面,这样更利于支脚在凹坑内的圆滑转动。
相应地,所述的支承座可以呈方块状,表面中央具有一倒锥形的凹坑,同样,实际制作时,凹坑的大小比支脚的外轮廓稍大,使支脚在凹坑内具有一定的倾斜转动余地。一块单元跨缝板底部设置的支承座的数量与支脚的数量一致。
所述支承座的表面与跨缝板的底部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软性转角垫,使跨缝板相对支承座竖向转角时,跨缝板底部与支承座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余地,防止支承座表面的损坏。
所述支承座可以在浇筑时直接固定在第一梁体表面,也可以通过U型锚筋等部件间接地与第一梁体固定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斌,未经徐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7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拱桥系杆索双撑脚张拉法
- 下一篇:一种预制轨道板结合轨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