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7430.3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巩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新景涂料有限公司;巩煜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12;B29C39/10;B29C3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7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液型单组份 聚氨酯 模内漆 涂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涂料,特别是涉及聚氨酯模塑制品的模内漆涂料,及其喷涂在模具内,聚氨酯制品成型时直接着色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聚氨酯模塑制品,如座椅扶手、汽车方向盘、鞋底鞋垫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这类产品传统大多先将聚氨酯模塑浇注成型,再对成型的聚氨酯模塑制品喷漆着色,该方法因为聚氨酯模塑制品的发泡密度不均衡而容易产生发泡线、料液流痕、砂孔等原因导致的聚氨酯模塑制品不良率较高,且由于聚氨酯模塑制品发泡密度不均衡而容易产生外喷油漆的附着力不良或者外喷油漆咬底现象。此外,模塑制品成型后喷漆需要再次使用烘干设备,从而导致能耗高,效率低。
随着聚氨酯模塑生产厂家越来越重视生产效率及降耗节能,因此急需开发更加高效的着色涂料及使用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聚氨酯模塑制品有着优良施工性能、更高工作效率、更加环保的聚氨酯涂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该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该模内漆涂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聚氨酯树脂 20~30;
环己酮 20~30;
色浆 5~25;
流平剂 0.5~1;
丁酮 15~25;
其中,色浆是由无机或有机颜料、分散剂、聚氨酯树脂、环己酮混合后经机械研磨分散的混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配套的稀释剂为丁酮或丙酮,将该模内漆涂料稀释时的稀释质量比为:
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 1份
丁酮或丙酮 4-6份
按上述稀释比稀释后的聚氨酯模内漆涂料施工粘度为11~13秒(涂4杯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进行聚氨酯模塑制品表面着色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打开用于制作聚氨酯模塑制品的聚氨酯模塑模具;
步骤2、向聚氨酯模塑模具内均匀喷涂脱模剂,以便聚氨酯模塑制品成型后,可以容易的从聚氨酯模塑模具中脱离出来;
步骤3、向聚氨酯模塑模具内均匀喷涂模内漆涂料,用以对聚氨酯模塑制品进行喷漆着色,所述模内漆涂料为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
步骤4、向聚氨酯模塑模具内浇注用于制作聚氨酯模塑制品的聚氨酯料液;
步骤5、合上聚氨酯模塑模具,然后摇动聚氨酯模塑模具,以使得将其中的聚氨酯料液摇匀;
步骤6、待聚氨酯模具内的聚氨酯料液冷却,聚氨酯模塑制品成型后,打开聚氨酯模具,使聚氨酯模塑制品脱模,得到成型的聚氨酯模塑制品,并且模内漆涂料颜色均匀的附着在模塑制品表面。
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为聚氨酯料液由下述方法制成:
通过使用分配式计量器将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和至少一种多元醇组分经组分管线输送到混合室,混合后形成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料液。该聚氨酯反应混合物料液用来制备蜂窝状或密实的聚氨酯模塑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为模具温度控制在20℃~60℃之间,聚氨酯料液温度控制在10℃~60℃,工作环境湿度控制在≤65%。
[附图说明]
图1聚氨酯模塑制品表面着色工艺流程;
图2打开的聚氨酯模塑模具;
图3喷涂了脱模剂的聚氨酯模塑模具;
图4在聚氨酯模塑模具内均匀喷涂模内漆涂料;
图5向聚氨酯模塑模具内浇注聚氨酯料液;
图6合上聚氨酯模塑模具,摇匀聚氨酯料液;
图7聚氨酯模塑制品脱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一:
制取一液型单组份聚氨酯模内漆涂料
首先制作色浆,将无机或有机颜料、分散剂、聚氨酯树脂、环己酮混合后经机械研磨分散混合后制成色浆;
再按重量百分比取下列组分的聚氨酯模内漆涂料的原材料:
聚氨酯树脂 30份;
环己酮 20份;
黑色色浆 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新景涂料有限公司;巩煜,未经无锡市新景涂料有限公司;巩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7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