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7990.9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利芙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将无尾舵 风机 并联 使用 运动 物体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将可再生能源-风能运用到运动物体上.
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运动物体:例如火车,汽车,轮船等在行进过程中可以产生连续不断,相对平稳的风速,可以带动风机叶片旋转.本专利是公开一种将运行中产生的风能转换为电能再用于机械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利用运动物体行进中产生的风带动无尾舵风机的叶片旋转,通过变速箱加速,再通过磁力线切割将动能转换成电能.此电能用于该运动物体的继续运行及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在当前能源紧缺的环境下,风能是受国内外广泛重视的新能源.世界上的风力发电机的发展,设计日新月异.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目前世界上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
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利用风力发动机铡草、磨面和加工饲料等。
利用风力发电,风力发电可以为生活提供电力,节约开支,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对风能的利用,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山区,地广人稀的牧场,以及远离电网的农村,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能利用也存在一些限制及弊端;例如风速不稳定,产生的能量大小不稳定.以及风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等.
发明内容
我们的将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可以解决风速不稳定受地理位置限制等问题。
1.能量大小基本稳定.运动物体如轮船,火车,汽车等的运行速度基本稳定.可产生足够的风带动风叶旋转.将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是将运行中产生的风能转换为电能再用于机械运动.其特征在于:它是利用运动物体行进中产生的风带动无尾舵风机的叶片旋转,通过变速箱加速,再通过磁力线切割将动能转换成电能.此电能用于该运动物体的继续运行及其它用电设备.
2.将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且风机的尺寸及并联的数量与运动物体的结构,体积,自重同时考虑。其结构与总长与该运动物体设计要求匹配。每组风机的排列方式将以等体积下排列最多为原则.
4.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需要根据该机械物体总体设计要求确定风机的数量,位置,及大小与运动物体牢固连接。每组风机有一个保护罩,保护罩与运动物体牢固连接,
5.无尾舵风机终端与机组连接,进行能量转换向蓄电瓶供电。无尾舵风机并联使,每组风机向同一蓄电池蓄电.
将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是将机械运动产生的风量搬运到风能泵从而达到储蓄的目的,而储存起来的能量又可以转换成电能进行供能。使用时不受位置,气候的限制,采集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1.根据该运动物体的面积,结构,使用要求,设计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的风机直径,风机总数及排列方式。确定转换器的大小及范围。
2.无尾舵风机并联使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发电装置包括风叶、轴承、转轴、变速器、发电机,储能装置等。
3.将风机按设计要求排列,固定在底座上。将底座紧固在运动物体的顶部。
4.所述风力发电设备并联向同一向蓄电瓶供电。
本发明是将运动物体行进时相对于空气所产生的风力充分利用起来,使风力发电机组工作。是将多台风力发电机并联,风力推动风叶旋转、通过变速机构使发电机发电;将获得的电能充入同一蓄电瓶。由蓄电瓶提供的电力驱动运动物体行进或用于加热照明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利芙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利芙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7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