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空式风能接收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58160.8 申请日: 2009-07-14
公开(公告)号: CN101956662A 公开(公告)日: 2011-01-26
发明(设计)人: 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03D9/00 分类号: F03D9/00;F03D5/06;F03D11/00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孙长龙;逯长明
地址: 100120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浮空式 风能 接收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有关一种风能发电设备,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利用高空气流做功发电的浮空式风能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风能接收装置,就是将风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目前常用的风能接收装置是风叶,装在风塔顶部带动发电机发电。受风塔高度的限制,这种风能接收装置只能接收利用地面附近的风能,而由于地面的风速较低,能量较小,若想提高风力发电的功率,只能尽可能采用大尺寸的风叶叶片,提高受风面积,这也带来成本的剧增,而风叶尺寸由于材料、工艺以及风塔高度的限制,并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因而制约了发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相继研制了利用高空气流做功的风能接收装置。其中一种是意大利高空型风筝发电技术,其工作原理是:用大型滑翔伞(也就是所说的风筝)作为风能接收器,通过拉动控制绳(计算机自动完成),使逆风上行的风筝变形,从而降低风阻,而对侧顺风下行风筝则全张开,全风阻顺风飞行,两侧风阻差形成机构整体转动的动力。在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后,通过钢丝绳将接收到的能量送到地面转轮,由转轮将能量送入发电机,完成发电的目的。

其方法过程为,首先将风筝放入高空,这些风筝的钢丝拉绳沿地面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风筝会随着风向全部飘向下风头,此时,将逆风(即运动趋势方向)一侧的风筝利用电子装置收紧拉线(在风筝内部,不是传导动力的钢丝绳拉索),导致风筝迎风面积下降,风阻减小,由于另一侧的风阻没有变化,也就形成了风阻的压力差,导致风阻大的一侧向下游继续前进,而风阻小的一端向上游(相对于来风)逆行,这种压差通过拉索传给支架,支架再将机械能同步传给发电机,达到能量转化的目的。

这种风能接收装置其优点为:利用高空的高速风能,单机功率可达百万千瓦;电机和输变电系统全部在地面,提高了安全性。和常规风力发电技术相比,其建造成本也相对较低。但缺点在于:

1、需要复杂的转向控制系统,轴承处受到巨大的剪切应力,摩擦消耗也很大,存在死点。

2、随着风筝的收放,不断出现脉动冲击,导致发出的电是脉动的,增加了输变电系统的投资,以及工作过程的复杂性。

3、风力的能量密度本来就很低,还要消耗动力拉放风筝,进一步降低了风能利用率。

4、该技术需要计算机高度自动化控制,而且周围要有精确的测风装置,由于工作在不断变动中,没有稳定态(稳定态下不仅不能工作,而且风筝会掉下来),比飞机、导弹飞行的过程(除起飞或击中目标外,全部是在近似稳态工作的)都要复杂。所以,该技术稳定性很差。

5、风筝或者叫滑翔伞部分要增加拉绳机构,提高了升空机构的重量,使得将风筝放上天变得更为困难。

6、气动力学很差,几乎完全是阻力型,效率低。

7、操作复杂,实用性差:上千米长的绳子拉着足球场大的风筝,如何放上去是个问题。而且整套系统十二个风筝,放的过程中就完全有可能缠到一起。一旦风太小,风筝有可能失去升力会掉下来。

此外,还有采用高空涡轮发动机型、高空兜风轮型和高空直升机型等浮空式风能发电装置,这些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将风能接收装置和发电机构一起由浮空装置升到空中,接收高空风能,并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回地面。这些发电装置也都有一些共同的缺点:1、由于将风能接收装置与发电机构都浮空布置在空中,造成风能发电装置的结构复杂、重量大,制约了其功率的进一步提高;2、体积、重量都比较大的发电装置都设置在空中,一旦坠毁,将会对地面安全构成威胁,安全性较差;3、对风向有要求,即某些方向的风接收的风能较高,对另一些方向的风接收的风能较低,而高空气流多变性制约了其对风能的有效利用4、需要另外加装浮空装置,以便将发电装置升入高空,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成本低、重量轻、使用安全性高且可有效利用高空风能的浮空式风能接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空式风能接收装置,其包括:

一螺旋形气囊,具有双螺旋表面,内装轻质气体;

数条牵引绳,分别沿所述气囊纵向布置,并依次连接于气囊各凸起外表面,各牵引绳的下端与一用于驱动发电机的驱动装置相连。

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所述螺旋形气囊的双螺旋表面是由二柱状气囊互相缠绕而成,二柱状气囊相接处彼此连接。该柱状气囊在没有组装以前,呈现自然的直立柱状,加入系统后,受内部拉绳或粘结缝、牵引绳的综合作用,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柱状气囊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气囊之间可采用拉绳连接或粘接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81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