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绣机防浮线针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8515.3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星特殊精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C11/00 | 分类号: | D05C11/00;D05C13/00;D05B7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绣 机防浮线针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绣机防浮线针板,本发明的针板具有可供刺绣机 针贯穿的穿线孔,上述穿线孔的形态可以防止浮线现象。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刺绣机的正视图,图2是现有刺绣机的梭心及针板支撑 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现有刺绣机针板的俯视图,图4是基于现有针 板的线迹生成过程的状态图。
在图1所示的刺绣机10结构中,机架20上部安装了具有机针的刺 绣头30,在上述刺绣头30的下侧隔着一定距离以水平方式安装了工作台 40,上述刺绣头30的下侧则是安装了针板的底板部50。
如上述图2所示的现有针板58的上述底板部50结构为,底板架51 的一侧安装在机架20,上述底板架51的另一侧则通过固定机制安装了针 板托架52。
上述针板托架52的前方通过固定机制安装了梭座53,上述梭座53 收容梭心54,梭壳55与上述梭座53结合的同时把收容在上述梭座53 的梭心54加以固定。
上述针板托架52的上部结合针板基座57,上述针板基座57的上部 具有针板58。
如上述图3所示,现有针板58的中央部位形成了允许机针贯穿的圆 形穿线孔58-1,还具有可以把上述针板58固定结合在针板基座57上的 多个贯穿型结合口58-2。
上述机针贯穿上述穿线孔58-1后,促使穿在机针上的上线与卷绕在 梭心上的底线互相结合后形成线迹(stich)。
如上述图4所示,在具备了现有针板58的刺绣机上进行刺绣作业时, 通过上线70-1与底线70-2的互相结合而在缝制布上形成线迹(stich)。
此时,位于针板58穿线孔58-1上边的上线70-1的一侧将接触针板 58的中空阶槛58-3而使上线70-1的一侧与另一侧接触,随着上线70-1 的一侧与另一侧互相摩擦而导致上线70-1与底线无法完善地结合。
上述原因促使构成线迹的上线70-1在其一侧无法紧密接触缝制布 60,由于和上述缝制布60间隔一段距离而形成了上线浮起来的浮线部 72,结果导致刺绣产品的不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刺绣机防 浮线针板,具有可供刺绣机针贯穿的穿线孔并且可以防止浮线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将由后述的详细说明让本领域技术人员轻易地 想到。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刺绣机防浮线针板具有 可供机针贯穿的穿线孔,其特征为:具有贯穿上述针板的多个结合口, 上述针板的中央部位形成了上述穿线孔,上述针板的上侧具有其一侧连 通上述穿线孔的浮线防止槽。
优选地,上述刺绣机防浮线针板的上述浮线防止槽的深度为 0.3~1.5mm,长度为2~5mm,宽度为1~5mm。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呈扇形。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呈椭圆形。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以上述穿线孔为中心在刺绣机方向朝顺时 针方向形成的角度为45°~150°。
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刺绣机防浮线针板具有可供机针贯穿的 穿线孔,还形成了允许固定螺丝贯穿的多个结合口,上述固定螺丝可以 把上述针板固定结合到针板基座,上述针板的中央部位形成了上述穿线 孔,浮线防止槽位于上述针板的上侧并且其一侧连通上述穿线孔,上述 浮线防止槽的下部面的一侧则凹陷了一定深度。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的深度为0.3~1.5mm,长度为2~5mm,宽 度为1~6mm。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呈扇形。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呈椭圆形。
优选地,上述浮线防止槽以上述穿线孔为中心在刺绣机方向朝顺时 针方向形成的角度为45°~150°。
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刺绣机防浮线针板具有可供机针贯穿的 穿线孔,其特征为,具有贯穿上述针板的多个结合口,上述针板的中央 部位形成上述穿线孔,上述穿线孔呈椭圆形。
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刺绣机防浮线针板具有可供机针贯穿的 穿线孔,其特征为,具有贯穿上述针板的多个结合口,上述针板的中央 部位形成了上述穿线孔,上述穿线孔呈扇形。
优选地,上述穿线孔的深度为2~3.5mm,长度为2~5mm,宽度为 1.8~2.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星特殊精密株式会社,未经日星特殊精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8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断电缆装置
- 下一篇:电缆铝塑复合带纵包装置的分段式搭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