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9107.X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山室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碳罐 安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该车辆用碳罐用于处理 燃料箱内产生的汽油蒸气。
背景技术
目前有如下一种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该安装构造是在车身地 板之下设置燃料箱,并在位于车身地板下部的车架构件上安装车辆 用碳罐。
这种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中,为了便于处理燃料箱内产生的汽 油蒸气,通常将车辆用碳罐设置在燃料箱附近。
就这种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而言,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将车辆用 碳罐设置在燃料箱后方的安装构造(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 公报特开2006-160044)。
该专利文献所记载的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包括:设置在车身地 板之下的燃料箱;设置得与该燃料箱的后部接近且位于横梁下部的 车辆用碳罐(以下简称“碳罐”);设置在该碳罐下侧的副车架; 设置在碳罐后方的后车架。
在这种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中,由于碳罐固定在横梁下部,所 以,当车辆被其他车从后方碰撞、即被追尾(以下简称“追尾”) 时,碳罐不能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
此外,在这种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于, 由于碳罐设置得与该燃料箱的后部接近,所以当车辆被追尾时,该 碳罐没有容身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罐的安装构造,采用这种安装构造 时,如作用在车身上的作用力未达到规定值时能充分地保护碳罐, 而作用力超过规定值时能让碳罐退避。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包括:设置在后车架 上的车身地板;设置在该车身地板之下且用于处理燃料箱内产生的 汽油蒸气的碳罐;用于保护该碳罐的导管;用于将碳罐和导管支承 在车身上的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包括:焊接在所述车身地板上并用 于对所述导管进行支承的导管托座,焊接在该导管托座上并用于对 所述碳罐进行支承的碳罐托座,所述碳罐托座的焊接强度设定得比 所述导管托座的焊接强度低。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中,所述导管托座通 过点焊焊接在所述车身地板上,所述碳罐托座通过点焊焊接在所述 导管托座上,所述碳罐托座的焊点少于所述导管托座的焊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中,所述导管以包围 所述碳罐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中,所述导管包括: 一端安装部,其能安装在所述导管托座上;第一前后水平部,其从 该一端安装部起向后延伸,并包围所述碳罐下表面的一侧侧边;后 部水平部,其从该第一前后水平部起朝所述碳罐侧弯曲,并包围所 述碳罐下表面的后部;第二前后水平部,其从该后部水平部起朝碳 罐侧弯曲,并包围所述碳罐下表面的另一侧侧边的后部;垂直部, 其从该第二前后水平部起朝上弯曲,并沿另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另 一端安装部,其从该垂直部起朝前弯曲,并能安装在所述后车架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1中,所述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包括:设置在 后车架上的车身地板;设置在该车身地板之下且用于处理燃料箱内 产生的汽油蒸气的碳罐;用于保护该碳罐的导管;用于将碳罐和导 管支承在车身上的支承体。
所述支承体包括:焊接在所述车身地板上并用于对所述导管进行 支承的导管托座,和焊接在该导管托座上并用于对所述碳罐进行支 承的碳罐托座。
所述碳罐托座的焊接强度设定得比所述导管托座的焊接强度低。 因此,当车辆被追尾时,碳罐托座会从导管托座脱开,使碳罐处在 车辆受到碰撞时有变形行程。这样可防止碳罐被压坏。而平常在使 用车辆时,例如当车辆与路牙相撞时,由于导管托座被牢固地固定 在车身地板上,所以其具有足够的抗撞强度,从而可通过设置在导 管托座上的导管来保护碳罐。
即,该车辆用碳罐的安装构造不仅能够在车身上的作用力未达到 规定值时能充分地保护碳罐,还能在车身上所作用的力超过规定值 时让碳罐退避。
此外,由于是将碳罐和导管一起安装在车身地板上,所以可提高 碳罐和导管的安装性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所述碳罐托座的焊点少于所述导管托座的 焊点,所以当车辆被追尾时,碳罐托座会从导管托座脱开,可确保 碳罐处在车辆碰撞时有变形行程。这样可防止碳罐被压坏。
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所述导管以包围所述碳罐的下表面的方式 形成,所以可保护碳罐,防止该碳罐被路牙等碰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9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揉搓式自动洗衣机搓盘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型煤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