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气体发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9146.X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富成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C25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发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水产生氢氧气的氢氧气体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氢氧气体发生系统是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的装置,即,在安装有正、负电极的电解槽内加入少量电解质水并接通直流电源,使其产生无公害的能源资源即氢氧气。此时氢气和氧气按2∶1的摩尔百分比生成,在负电极表面以气泡的形式生成氢气、在正电极表面以气泡的形式生成氧气。由此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经混合后成为可燃烧的混合气体。由于氢氧气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物,所以作为环保型能源资源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相对于施加在负电极和正电极的电能而言,所生成的氢氧气的量过少,所以不得不在所生成的氢氧气中混合丙烷等辅助燃料,从而导致了经济性下降。而且氢氧气内部含有氧气,即使没有外界供应的氢气也能燃烧,因此存在燃烧中生成的火花随时可能会出现逆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投入的电能可以提高所产生氢氧气的量进而确保经济性的氢氧气发生系统。另一目的在于排除可能会出现的火花逆火隐患,以提供保障安全的氢氧气发生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氢氧气体发生器,包括电解液贮槽、电极组件、混合气体分离过滤器、集气装置、第1过滤器组件、以及第1燃气管路。其中,电解液贮槽储存水经电解后剩余的部分形成的电解液;电极组件由多个正电极和负电极组成,还包括连接在电解液贮槽下端的第1、2管路以及向电解液贮槽供应所产生的氢氧气的第3管路;混合气体分离过滤器安装在电解液贮槽内,用于分离电解液中的氢氧气;集气装置位于混合气体分离过滤器上方,用于收集经混合气体分离过滤器分离出的氢氧气;第1过滤器组件用于储存水,以防止由集气装置流入的氢氧气重新逆流到集气装置内;第1燃气管路连接集气装置和第1过滤器组件。
本发明中第3管路位于第1、2管路的上方;所述第1、2管路和第3管路之间还包括防止已流入的氢氧气重新流入第1、2管路的混合气体隔板。
本发明还包括与第1管路或第2管路连接并使电解液在电解液贮槽和电极组件之间循环的循环泵;以及安装在第1管路或第2管路上、使从循环泵压送至电极组件的电解液粒子微细化、同时产生微细压力变化的纳米粒子产生装置。
本发明中所述第1过滤器组件包括:内部贮水并与所述第1燃气管路相连的贮水装置、安装在贮水装置上方用于储存催化剂的第1催化剂储仓、以及连接贮水装置和第1催化剂储仓的第1喉管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包括位于贮水装置内并连接在第1燃气管路末端的第1异物过滤器。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提高从第1过滤器组件流入的氢氧气的纯度、同时用于储存有机剂以防止氢氧气向第1过滤器组件逆流的第2过滤器组件;以及用于与第1过滤器组件连接的第2燃气管路。在这种情况下,第2过滤器组件还可以包括:内部储存有机剂并与第2燃气管路连接的有机剂储存装置、安装在有机剂储存装置上方用于储存催化剂的第2催化剂储仓、以及连接有机剂储存装置和第2催化剂储仓的第2喉管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有机剂储存装置内部并连接在第2燃气管路末端的第2异物过滤器。
本发明中的正、负电极的表面经纳米研磨,便于有效产生电解以及使生成的氢氧气气泡更易于脱落。
本发明中所述正、负电极的表面附有托玛琳光催化剂。
本发明中纳米粒子产生装置包括:安装在第1管路上的机身;安装在所述机身内部、以倾斜角度形成便于由压送的电解液推动旋转的叶轮,所述叶轮具有靠近电极组件方向越来越宽的形状。
本发明中混合气体隔板可采用粘贴有托玛琳光催化剂的有孔板材或筛眼状板材。
本发明中混合气体分离过滤器为筛眼状并附有光催化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氢氧气发生系统,由于产生氢气及氧气气泡的正、负电极在将纳米粒子细微化的同时还供应微细震动的水,这使得电极能够有效产生氢气及氧气气泡,同时使得气泡能够有效地脱落。从而可提高电解效率,相对投入的电能而言可产生更多的氢氧气,不仅可以确保经济性,而且即使没有添加辅助燃料也能达到燃烧效果。
此外,通过采用第1过滤器组件及第2过滤器组件可以在防止出现燃烧火花逆火现象的同时产生高纯度混合气体,具有可提供更安全氢氧气发生系统的作用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氢氧气体发生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中纳米粒子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纸主要部位符号说明>
10...电解液贮槽 14...水位感应装置
20...电极组件 21...第1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富成,未经黄富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91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